明清广东注重农田水利兴建,围垦造田开荒劈种,农业商品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包括中药材贸易的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特色。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僻处南服的广东,逐步地形成了工商业都市,孕育着资本...[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明清广东注重农田水利兴建,围垦造田开荒劈种,农业商品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包括中药材贸易的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特色。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僻处南服的广东,逐步地形成了工商业都市,孕育着资本...[继续阅读]
明清交替之际,岭南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走向成熟,成为中华文化富有生机活力和突出贡献的一个地域文化,步入先进文化的行列[5]。岭南文化兼容吐纳,其创立有赖于广东本土产生一批走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又离不开入粤人士的推波...[继续阅读]
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时期即设立了全国性最高医药行政机关“医药提举司”,后来改为太医院,负责供奉医药和医生培训。据《明史·职官三》载,太医院还向全国各府、州、县的惠民药局和边关卫所等派遣医官、医士和医生,并管理...[继续阅读]
(一)明清岭南医药机构设置情况明清岭南的“医学”设置,在制度上还是较为普遍的,惠民药局也有所设立。据清乾隆《澄迈县志》记载,海南地区的澄迈县设立“医学训科”,洪堂、邵子明、马叙、童彦修、王善继、陈一升等六人先后...[继续阅读]
(一)生平著作盛端明(公元1470~1550年),字希道,号程斋,自号玉华山人,人称玉华子。盛氏家族原为饶平望族,其七世祖为海阳尹,所以迁居海阳(今广东潮安),盛家传到端明已为第十四世。其父凤仪,号梧庄,官至安溪教谕,赠奉政大夫;明代弘...[继续阅读]
熊宗立(公元1409~1482年),一名均,字道轩,别署勿听子,福建建阳崇泰里熊屯乡人。其祖先曾在该地建立“鳌峰书院”,故又称“鳌峰”。宗立出生于明永乐年间,因自幼多病,喜读医书,且其祖彦明精医,受宋元医家如刘温舒、刘完素等的影...[继续阅读]
(一)生平著作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浙江慈溪人,进士出身,明代官吏,流寓岭南,著《明医杂著》存世。据上世纪80年代初出土于浙江省慈溪县之《王纶墓志》所记,纶卒于明庚午年,即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九月,时享年58岁,据此推其当生于明...[继续阅读]
(一)生平丘濬(公元1420~1495年),字仲深,号琼台,别号深庵、海山老人,海南琼州人,学者称为琼台先生。丘濬祖籍福建晋江县,其曾祖被派遣到海南落籍琼山,其祖父丘普是位良医,为琼州临高县的地方医学训科,1436年丘普去世,丘濬兄长源继...[继续阅读]
(一)生平张继科,字元之,自号如如居士,明代官员兼医家。自幼失怙,靠先慈母亲治家俭而课勤读,万历戊戌年(公元1598年)中举,授广西兴安县太守,与母亲一起前往,己亥春(公元1599年)抵任。母亲患眩晕证,荒邑无医,聘请省会,往往以风治、...[继续阅读]
梁有誉论医理,语出当代沈英森教授主编《岭南中医》,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毛庆耆教授在整理岭南历代文献中,发现不少有关中医记载,梁有誉《赠安源廖君序》是为一篇,全文收录入书,颇具学术价值,惜未有注明版本出处。梁有誉(公元...[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