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针将针刺入穴位行针施术后,针留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20~3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结石病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留针将针刺入穴位行针施术后,针留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20~3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结石病证、...[继续阅读]
针刺治病,虽然比较安全,但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在临床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异常情况,常见者有以下几种。一、晕针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称为晕针。...[继续阅读]
毫针疗法适用范围甚广,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科各系统各种病证的防治。在临床上,毫针疗法治疗病证达300~400种之多,对其中一些病证疗效非常显著,如功能失调性病证、各种痛证、某些急症等。现将疗效卓著的病证介绍如下:(1)急性病证...[继续阅读]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应尽量选用卧位,手法宜轻。(2)妇女怀孕3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穴位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继续阅读]
一、灸法的操作规程(一)辨证施灸灸法与针刺同样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恢复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失调而达到治病目的。灸法种类繁多,操作方法多种多样,绝大多数灸法是各有所长,或有专治。所以在使用灸法时...[继续阅读]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表面上进行施灸的方法。直接灸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瘢痕灸法又称化脓灸,是指用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以灸致皮肤起泡,并致局部化脓、结痂、脱落,留永久瘢痕,故名。有关...[继续阅读]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记载隔物灸法的最早文献首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该书对隔蒜、盐、椒、面、黄蜡以及瓦甑等物的施灸方法均有记载。这些隔物灸的创用,为灸疗方...[继续阅读]
艾卷灸包括艾条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一、操作方法(一)艾条灸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g,平铺在26cm长、20cm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cm的圆柱形的艾卷,要卷紧,外面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糨糊封...[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