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穴位疗法 > 列表
穴位疗法 共有 342 个词条内容

第七节 保健灸法

    用灸法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称为“保健灸”。由于保健灸法操作方便,如晋代名医陈延之说:“夫针术需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况且老少适宜,无副作用、效果又好,目前逐渐被人们重视和采用。现今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八节 药锭灸

    将多种药品研末,和硫磺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的方法称为药锭灸。药锭灸法,兴起于清代,是在硫磺灸法的基础上,又加进多种药物改进而成的。本法依据所加入的药品不同,又有阳燧锭灸、香硫饼灸、救苦丹灸、太...[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九节 天灸及其他灸法

    灸法主要的施灸材料是艾绒,但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因地制宜,充分运用了其他施灸材料。运用一定药物敷贴在穴位上引起发疱的灸法,称为“天灸”。另外还有采用桑枝、桃枝、蜡、灯草(已有专节介绍)、竹茹等施灸的方...[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一节 罐的种类

    火罐因材料及使用方法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目前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塑料抽气罐、多功能罐等,古代角法所用的兽角罐和近代的金属罐已被淘汰。一、竹罐用直径3~5cm坚固无损的细毛竹,截成长6~10cm长的竹筒,一端留节做底...[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二节 操作技巧

    一、闪火法一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另一手用镊子或止血钳等夹住酒精棉球,或用纸卷成筒条状,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较常...[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三节 拔罐法的运用

    一、留罐法本法又称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一定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留罐法可分单罐法和多罐法。单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择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痛,可以中脘穴拔罐,感冒拔大椎...[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四节 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一、适应证拔罐疗法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等作用,其应用较为广泛,一般适用于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痛证,如腹痛、背腰痛、痛经、头痛等,还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脏腑...[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一节 操作方法

    穴位敷贴疗法,在临床上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能,有许多使用方法,如敷贴散剂、敷贴膏剂、敷贴丸剂、糊剂等,现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一、散剂散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碎成细粉,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其特点是:作用快,与体表接...[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二节 适应证

    一、止痛穴位贴药后,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风湿性关节痛等疾病。1.头痛(1)取白附子3g、川芎3g,研为细末。再将葱白一段捣成泥状,加入白附子和川芎末调匀,摊在...[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

第三节 注意事项

    (1)贴药前,必须找准穴位,用温水或其他消毒液洗净,然后敷药,敷药后注意很好地固定,以防药物流失。(2)穴位贴药后加灸时,要掌握温度,以防烫伤。(3)久病体弱消瘦者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敷药时间不宜过久...[继续阅读]

穴位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