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证,在既往中医课本及笔者临床印象中仅见于阴阳之邪独盛,逼阴阳外越之危急重症。但本例患者所述之畏寒怕风、背心发冷之寒相,实为湿热内蕴日久,壮火食气,耗散体内真气及阴津所致,病家生命体征正常,看来真...[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证,在既往中医课本及笔者临床印象中仅见于阴阳之邪独盛,逼阴阳外越之危急重症。但本例患者所述之畏寒怕风、背心发冷之寒相,实为湿热内蕴日久,壮火食气,耗散体内真气及阴津所致,病家生命体征正常,看来真...[继续阅读]
该病例为急性脑卒中(脑出血型)恢复期,前医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审证明确,不识该病例肝肾阴虚、脉络瘀阻之病机,采用治气虚血瘀之补阳还五汤,用大剂量黄芪有助阳生风之虑,曾老师以补...[继续阅读]
该例病患者舌体麻木3年,多次头颅MRI 及CT 检查提示:大脑多发性缺血灶。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近1个月病情加重,出现肢体麻木、头晕等经脉失养、肝阳上逆、清阳被扰的症状,老师根据其气短乏力、双下肢无力等症状,分析其病机为...[继续阅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107条下,仲景用以治疗“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来、身重;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继续阅读]
自汗是指因外界环境影响,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的疾病。自汗的中医基本病机主要有两种,一是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卫外失司;二是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病性多属虚证,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继续阅读]
案 江某,女性,59岁。2013年8月27日首诊。患者诉腹痛则欲大便,大便量少,不稀溏,不畅快,便后痛减,肛门坠胀,灼热,近来因与家属关系问题,情志不畅,口干苦,舌红,苔黄少津,脉弦。辨证:肝郁不疏,木亢乘土,湿热内蕴肠道。治法:补土泻肝...[继续阅读]
案 刘某,女,40岁,2013年8月20日初诊。患者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余年,肝硬化3年,失代偿1年,反复腹水10个月,间断口服利尿药物9个月。2013年8月17日于我院肝病科门诊彩超提示:右髂窝见间距6cm 中等量腹腔积液,现腹胀,纳呆,脘胀,腰酸胀...[继续阅读]
根据中医人天相应理论,人体的寤和寐如天之阴阳,《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提出人体阳不入阴,阴阳气不交是“失眠”的总病机。临床上...[继续阅读]
全身肌肉跳痛者,中医称为“ 动”,如有虫伏肌肤间,肌肉皮肤跳动为症状。关于“ 动”的中医辨治,其病机有太阳病,发汗过多,汗出不解者,如真武汤之主治;有温病后期,邪热灼伤真阴,经脉失于濡养者,如大定风珠之主证;有下元虚衰,虚...[继续阅读]
1. 失眠证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或“目不暝”,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关于失眠症的中医治则治法,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栀子豉汤”治疗外感邪气,余热内扰胸膈所出现的虚烦不眠证;在《金匮要...[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