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针灸的修学中,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成为入门一件最为重要的事。修针应有良好的心态,方能针到病除。兹将心态归纳为“九心”: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如轮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中医针灸的修学中,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成为入门一件最为重要的事。修针应有良好的心态,方能针到病除。兹将心态归纳为“九心”: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如轮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继续阅读]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继续阅读]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如下:1.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它们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这些功能才能达到相互配合、相...[继续阅读]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3个方面。1.解释病理变化:经络与疾病的发生、传变有密切的关系。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内传脏腑。...[继续阅读]
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即内部,隶属于脏腑;外部,分布于躯体。又因为经脉是“行血气”的,其循行有一定方向,就是所说的“脉行之逆顺”,后来称...[继续阅读]
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继续阅读]
(1)手太阴之别络:从列缺穴处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0.5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布于鱼际部。(2)手阳明之别络:从偏历穴处分出,在腕后3寸处走向手太阴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过肩髃,上行至下颌...[继续阅读]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