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治身的主要方面。养生又称摄生,即保养身体,目的是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内经》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以摄生为开篇,精辟论述了防病健身的原则和方法。《内经》的天年论、衰老论、寿夭论,对人体生命规律进行了...[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养生是治身的主要方面。养生又称摄生,即保养身体,目的是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内经》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以摄生为开篇,精辟论述了防病健身的原则和方法。《内经》的天年论、衰老论、寿夭论,对人体生命规律进行了...[继续阅读]
气、血、精、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灵枢·本脏》所说:“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而气、血、精、津液均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化生。脾胃的化生功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滋生元气。元气根源...[继续阅读]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脾胃位于中洲,主灌溉四旁。《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灵枢·五味》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心、肝、肺、肾...[继续阅读]
小儿脏腑娇嫩,尤其是“脾常不足”“胃常虚”。儿童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迅速,所需的水谷精微较成人更为迫切。小儿寒热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故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他脏病亦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导致脾胃损伤。脾...[继续阅读]
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肝血是经血之源,与经、带、妊、胎、产、育等关系密切,故曰“女子以肝为先天”。而脾胃为水谷之本,为肝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健旺,精微充足,气血旺盛,则肝血充沛,冲任充盈,才能经、孕、产、乳正常。肝主疏...[继续阅读]
内科病多从脾胃论治,外科病也可从脾胃论治。宋代陈自明亦是外科学大家,善从内脏论治痈疽,尤其重视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来增强痈疽的治疗效果,他在《外科精要》中提出“大凡疮疽,当调脾胃”的治疗思想,常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继续阅读]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目、耳、鼻、口、前后阴等官窍与五脏六腑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和病理联系。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官窍有赖于气血的滋养,脾胃损伤则九窍不利,故《内经》说:“脾胃一虚则九窍不通。”“头痛、耳鸣...[继续阅读]
古人云“怪病多痰”,临床许多疑难杂病,多与痰瘀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则聚湿生饮酿痰,故说“脾为生痰之源”。古人云“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有风痰、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之别,饮有痰饮、悬饮、支饮、溢饮之分...[继续阅读]
《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虚衰而生。”肿瘤的发生,是机体肿瘤免疫失调、抗癌能力下降的结果。国内许多学者对脾虚和脾胃气虚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肿瘤发生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如小肠D- 木糖吸收试验明显低于正常...[继续阅读]
大病重病之后,人体气血亏虚,脏腑羸弱,正气不足。李东垣《脾胃论》说:“人以胃土为本。”《内外伤辨惑论》说:“谷者,身之大柄也。”只有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先使中焦纳运康健,气血生化有源,脏腑得到滋养,正气才能得以康复。他...[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