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脉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风热在表,或为风热邪毒客于上部; 脉浮无力,为气血不足;溃疡脉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净,则有续发之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疡无续发则为气从外泄,是正虚而邪未去。(二)沉脉肿疡脉沉,是邪气深闭,病在深部...[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浮脉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风热在表,或为风热邪毒客于上部; 脉浮无力,为气血不足;溃疡脉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净,则有续发之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疡无续发则为气从外泄,是正虚而邪未去。(二)沉脉肿疡脉沉,是邪气深闭,病在深部...[继续阅读]
脉诊时还须辨明有力与无力,有余与不足,方可得出正确的诊断。通常地说,外科疾病在未溃之前,正是邪盛的时候,应该见有余之脉; 已溃之后为邪去正衰之际,应该见不足之脉,这是正常的现象。若未溃时见不足之脉,如虚、弱、细、缓等...[继续阅读]
1. 辨脉象的速率: 脉诊中除首先诊察脉象外,近年来对脉象中的脉率,也非常重视,它对诊断疮疡的转归(发展或向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①阳证: 初期一般脉率稍带数象,常在80~84次/分之间; 中期(化脓期)病情进展,则脉率较快,可在84~...[继续阅读]
1. 脉症互参的原则: 脉诊固然是四诊中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但必须结合望、闻、问三诊同时进行,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疾病的病因,确定病症的性质,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来指导具体的治疗,所以《内经·徵四失论篇》说: “诊病不问其始...[继续阅读]
“积聚证” ,含两类疾病,“聚”指功能性的瘕、痞之证,“积”是指器质性的症、积之证。其中以症候与腹部切诊的不同内容别辨如下。...[继续阅读]
《灵枢·水胀篇》帝问于岐伯曰: “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1)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继续阅读]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 “虚邪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抟,久留而内著……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继续阅读]
《素问·举痛论》帝问曰: “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岐伯对曰: 何道之...[继续阅读]
《素问·举痛论》帝曰:1. 辨病机: “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伯对曰: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2. 辨痛性: “其痛而或猝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