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本草纲目 > 列表
本草纲目 共有 19763 个词条内容

本草纲目第一卷目录[1]

    序例上[2]历代诸家本草引据古今医家书目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神农本经名例陶氏别录[3]合药分剂法则采药分六气岁物七方十剂气味阴阳五味宜忌五味偏胜[4]标本阴阳升降浮沉四时用药例五运六淫用药式六腑...[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历代诸家本草

    神农本草经〔掌禹锡曰〕旧说本草经三卷,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轺传[1]遣诣京师。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于此。唐李世勣[2]等...[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时珍曰〕自陶弘景以下,唐、宋诸本草引用医书,凡八十四家,而唐慎微居多。时珍今所引,除旧本外,凡二百七十六[1]家。黄帝素问王冰注唐玄宗开元广济方天宝单方图唐德宗贞元广利方太仓公方宋太宗太平圣惠方扁鹊方三卷张仲景金...[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时珍曰〕自陶弘景、唐、宋已下所引用者,凡一百五十一[1]家。时珍所引用者,除旧本外,凡四百四十[2]家。易经注疏王弼[3]诗经注疏孔颖达、毛萇[4]尔雅注疏李巡、邢昺、郭璞[5]尚书注疏孔安国[6]春秋左传注疏杜预[7]孔子家语礼记...[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草经三百五十四②种旧本采本经三百六十七种③,除并入一十七④种及转入附录二种⑤外,加改正二种⑥,新分出四种⑦,计三百五十四种,其中⑧:草部一百六十四种,谷部七种,菜部一十五⑨种,果部一十三⑩种,木部四十五B11种,土部...[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神农本经名例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陶隐居名医别录[1]合药分剂[2]法则

    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有子谷秬黍之制,从来均之已久,依此用之。〔弘景[3]曰〕古秤皆复,今南秤是也。后汉以来,分一斤为二斤,一两为二两。古方[4]惟张仲景,而已涉今...[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采药分六气岁物

    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清毒不生。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寒毒不生。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燥毒不生。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寒毒不生。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湿毒不生。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七方

    岐伯曰: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又曰: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不以奇,下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近而奇偶[1],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

十剂[1]

    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矣。宣剂〔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实而不受...[继续阅读]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