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药”“疾”文字,上海博物馆藏。引自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54年摄。中国医史博物馆供稿。纪念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陵庙有多处,其中较著名的是河北任丘药王庙。此庙历经沧桑,仅存白石砌成的三座山门,门额分别刻有“敕建药王庙”“敕建三皇殿”“敕建文昌阁”等字样。...[继续阅读]
清。现代拓片。中国医史博物馆藏。河北涿州药王庙建于明嘉靖间,清道光重修。何绍基(1799—1873)在药王庙重修竣工后,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其题写碑文。...[继续阅读]
北周。敦煌莫高窟296窟壁画。这是《福田经变》的一个场面: 两位家属扶着半躺的瘦弱的患者,医生在右侧为病人认真地检查、诊断; 左侧一人在用药臼捣制药物。...[继续阅读]
东晋。宋代拓片。载《淳化阁帖》卷八。王羲之(321—378),东晋著名书家。释文为: “顷狼毒求市不可得,足或有者,分三两。停须故尔。”狼毒为药,出自《神农本草经》。...[继续阅读]
清。载《列仙全传》卷五。中国医史博物馆藏。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梁著名医药学家、道士。弘景对医药、养生多有造诣,撰有《本草经集注》《养性延命录》等著作。...[继续阅读]
唐。通高7.1cm,长23.4cm,重1168g; 碾轮直径8.9cm,轴长21.6cm。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陕西法门寺博物馆藏。为碾制茶叶的专用器物。通体长方形,由碾槽、辖板、槽座、碾轮四部分组成。碾槽呈半月尖底,焊于槽座,座有壶门,饰天马流云...[继续阅读]
唐。通高9.5cm,长13.4cm,宽8.4cm。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陕西法门寺博物馆藏。由盖、罗、屉、罗架、器座五部分组成。罗架中上层为罗,罗分内外两层,中夹罗网。罗架下层为屉,以盛罗下之茶粉。罗架焊接于壶门座上。华美精巧。...[继续阅读]
唐。通高25cm。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陕西法门寺博物馆藏。由盖、台盘、三足架组成。盖上有花蕾提手,中空,有铰链可以开合; 下与盖连,盖沿如卷边荷叶。下为六盘,盘下焊三足支架。盘用以盛盐,以调茶味。...[继续阅读]
明。通高11cm。1968年于江苏江都县丁沟乡洪飞村郑王庄明墓出土。扬州博物馆(今称扬州双博馆,下同)藏。壶圆形盖,子口与壶口套合,盖顶有圆纽,纽上印对合半弧纹,壶身六方形,直口,斜折肩,六棱形曲流,五角形弯执。紫砂泥质细润,色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