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通高17cm,宽11cm,厚9.1cm。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孙思邈(约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少时喜读庄老,通百家说,兼好佛经。因幼遭风疾,刻意学医。所撰成的《备急千金要方》30卷,被誉为我国第一部临床百...[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明。通高17cm,宽11cm,厚9.1cm。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孙思邈(约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少时喜读庄老,通百家说,兼好佛经。因幼遭风疾,刻意学医。所撰成的《备急千金要方》30卷,被誉为我国第一部临床百...[继续阅读]
清。通高39.5cm,宽24cm。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此为药王孙思邈坐虎针龙雕像。孙思邈上方镂空盘旋之龙正张口等待施治,其坐于虎背之上,左手按住龙头,右手持针(右手掌部残)正欲给龙医治。药王木雕像清。通高36cm。成都中医...[继续阅读]
中国医史博物馆供稿。系孙思邈故里。...[继续阅读]
唐。位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相传为孙思邈洗药之池,又名洗药盆。逢雨池满。柏子柏叶浸其中,水绿沉甘冽,夏不秽,冬不涸。池外题字“石盆仙迹”,为明代进士邑人左经书。...[继续阅读]
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刺和卓墓群北区第338号唐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药方存字5行,共45字。从其药物组成看,该药方是张仲景的小青龙汤和刘宋《深师方》中的五味子汤可能性大,可用于治疗咳嗽、气短等病症...[继续阅读]
现代拓片。长124cm,宽56cm; 竖形。北宋嘉祐三年(1058)刻石。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刻石两面分三截刻,共48行,行6字。正面为五代后梁时僧人彦修的草书刻石,内容为《寄边衣诗》及《入洛诗》。碑阴下方摹刻唐·张旭《肚痛帖》30字。释文...[继续阅读]
宋。10cm×7cm。现代拓片。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藏。宋代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地图刻石中示有“惠民局”设置。惠民局为宋太医局属下之药局,兼有诊所性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