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始广泛应用口服避孕药以来,经长期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了口服含雌孕激素避孕药对血压的影响。据统计,妇女服用避孕药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比不服药者高2.6~5倍。但并非所有口服避孕药者血压都会升高,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自20世纪60年代始广泛应用口服避孕药以来,经长期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了口服含雌孕激素避孕药对血压的影响。据统计,妇女服用避孕药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比不服药者高2.6~5倍。但并非所有口服避孕药者血压都会升高,一...[继续阅读]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等,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致高血压作用。一、高血压发生机制(1)促进钠水潴留: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肾远曲小...[继续阅读]
甘草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其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一、高血压的发生机制(1)抑制糖皮质激素的转化:甘草制剂及其同类物能抑制11β-氧化类固醇脱氢酶的活性,从而阻止氢化可的松转化为11β-氧化代...[继续阅读]
在临床上,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可引起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发生在青春期前、骨骺未融合者可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临床上以骨骺、软组织、内脏的增生肥大为主要特征...[继续阅读]
Ⅱ型,Sipple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多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endocrineadenomatosis,简称MEA),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疾病,其特点是有两个或更多的内分泌器官发生肿瘤或增生。根据受累器官的不同分为3型,其中MENⅡ型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继续阅读]
遗传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Pseudohyperaldoseeronism),又称liddle综合征、先天性肾小管失钾症。此症由Liddle于1963年首次报道,即一家6个同胞均有同样的低血钾、高血压、低钾性碱中毒,临床表现酷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血浆醛固酮含量并不...[继续阅读]
早老症(Progeria)又称Hutchison-Gilford综合征,由Hutchison首先报告,1897年Gilford称之为早老症,后Thonison称之为Hutchison-Gilford综合征。本症是遗传性早老综合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与自然老化不同的一种局部性老化性疾病,与Werner综合征相同...[继续阅读]
Fabry综合征为弥漫性体血管角质瘤(Argiokeratomacorporisdiffusm),又称为Fabry-Anderson综合征、Ruiter-Pompen综合征、Sweeley-klionsky综合征。本综合征为罕见的家族性糖脂累积病,系由于先天性细胞内溶酶体α-半乳糖苷酶缺乏所致。临床上以皮肤血管...[继续阅读]
Gordon综合征又称假性醛固酮过低症Ⅱ型,它是低肾素性高血压的一种特殊形式,属容量依赖性,对噻嗪类利尿剂敏感。本病较罕见,截至1993年止全世界共报道69例。年龄分布为1周岁~54岁,其中49例为家族性发病。临床上以高血钾和正常肾...[继续阅读]
雄性化垂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最早报道于1928年,1954年Berardinelli做了详细描述,故称为Berardinelli综合征。因临床上脂肪萎缩明显,故也被称为先天性全身脂质营养不良,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性肌肥大症,组织内脂肪消失综...[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