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学是长期研究微生物与宏生物的共生关系中产生的学科,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的分支。而微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正常微生物群(normalmicrobiota)。正常微生物群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微生态学是长期研究微生物与宏生物的共生关系中产生的学科,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的分支。而微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正常微生物群(normalmicrobiota)。正常微生物群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继续阅读]
人类文明自未发明显微镜前,已开始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公元前2500年的《旧约》上就有记载壁画上制作酸奶的画面。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就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沤粪;公元6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北魏的贾思勰编著的《齐民...[继续阅读]
自Leeuwenhoek发明显微镜以后,陆续有很多学者除直接观察球菌、杆菌、丝状体、螺菌、螺旋体和支原体以外,还对细菌进行了培养。当时的主要培养方法是在液体内进行混合培养。主要贡献者是法国的LouisPasteur(1822—1895)。巴斯德一生进...[继续阅读]
德国细菌学家RobertKoch(1843—1910)发明了固体培养基,这是纯培养技术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而纯培养技术的创建,也促进了微生物学的迅速发展。RobertKoch先后以马铃薯、明胶和琼脂为材料制备固体培养基,最后发现了琼脂这种优良的一直...[继续阅读]
在这段时期内,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的交往趋于频繁,促使如霍乱、鼠疫、天花、流感伤寒传染性疾病席卷了全球,使几亿人丧生。这就使得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上,而由于大量病原菌被发现,使人们形成...[继续阅读]
经历了大约40年的停滞时期后,1945年,Fleming(1888—1955)于1929年发现的抗生素在美国开始投入工业化的生产,抗生素的工业化时代来临。在此之后,数以千计的抗生素被投入工业生产,对人类抗争传染性疾病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挽救了亿...[继续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的R.J.Dubos等人发现,正常小鼠黏膜上有大量的革兰阳性菌,但是这些菌不能被培养出来,后来的研究证实这些菌是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他们据此提出了一个假说“正常微生物群在固有生境内是不致病的,只有转移到外生...[继续阅读]
微生态学研究是建立在对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其宿主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而这需要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门学科交互融合,分析微生态系统中菌群的作用,并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阅读]
1.电子显微镜目前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10-7cm(约为原子直径的2倍),通常电子显微镜的放大率是200~200000倍,再经照相可放大到1000000倍。在如此高的分辨率下,我们可以清晰地观测到人体或动物体细胞与微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看...[继续阅读]
人体自身的真核细胞总数有1013个,而人体共生的正常微生物群(除了病毒)在数量上超过1014个,人体自身的细胞仅占人和微生物共生体总数的10%。在重量上,有人计算正常微生物群总重量高达1.275kg,相当于人体的肝脏的重量。其所含的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