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癌痛治疗学 > 列表
癌痛治疗学 共有 682 个词条内容

专家牵头,促进癌痛研究

    1989年中华疼痛研究会成立时, 孙燕教授、李同度教授牵头成立了“癌症镇痛专业学组”。1997年李同度教授牵头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10年来, 李同度教授等老专家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几十次, 为全国...[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镇痛药品种类增加

    1990年以前, 我国用于癌症镇痛的药物仅限于去痛片、强痛定、度冷丁等少数镇痛药物。那时, 对晚期剧烈疼痛患者, 医务人员仅开几支度冷丁, 且再三强调“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使用”。1989年我国吗啡消耗量为10kg, 是发达国家的...[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癌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 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周围神经病变和骨髓抑制是两种常见的化学治疗副作用。长春新碱、顺铂和紫杉醇等抗肿瘤药物神经毒性的持久特性, 使化学治疗诱导神经病变可发生在治疗停止之后(称为滑翔式“coasting” 损害)。应...[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骨癌痛是特殊类型的癌痛

    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发现癌痛既有与炎症痛和神经病理痛相似之处, 又区别于两者。骨癌痛模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损伤及骨结构的重建, 并且患侧肢体出现痛敏与骨质的损伤情况呈正相关。随着肿瘤的生长, 不同时期肿瘤动物的...[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骨癌痛的可能机制

    骨癌痛可能与炎症痛及神经病理痛有某些共同的机制, 但同时有着其特有的机制。图2-1 骨癌痛外周机制示意(一) 骨癌痛的外周机制骨癌引起的痛觉过敏行为主要与脊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改变、脊髓后角神经化学变化,以及...[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骨癌痛的药物治疗

    目前, 对于癌痛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三阶梯用药原则。第一阶梯针对轻到中度疼痛的患者, 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 主要是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 第二阶梯针对中度疼痛的患者, 选用低剂量的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癌痛治疗存在的问题

    (一) 对治疗癌痛药物副反应的认识不足甚至误读1.药物耐受性 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是指癌痛患者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后, 其镇痛效果下降, 作用时间也缩短, 此时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才能维持其治疗效果, 药物...[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影响癌痛治疗的因素

    疼痛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是多方面的, 包括疼痛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以及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也包括医药管理部门等。(一) 疼痛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证实, 疼痛是由疼痛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第五节 第四阶梯的概念与争论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 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 并使80%~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基本缓解。然而, 晚期癌症常伴随顽固性疼痛,即使经三阶梯规范治疗后仍然有10% ~20%的患者...[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

第六节 癌痛治疗的展望

    随着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对癌痛工作越来越重视, 社会文明的进步及广大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 以及癌症镇痛方法及治疗手段日益增多, 通过广大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要方法得当, 措施有力, “让癌症...[继续阅读]

癌痛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