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是人类接触紫外线(ultravioletlight,UV)的主要来源,紫外线约占地表日光能量的5%。紫外线的波长为100~400nm,又将其分为A、B、C三段。紫外线引起癌变并非直接使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而是在DNA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出现变异,修复过程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日光是人类接触紫外线(ultravioletlight,UV)的主要来源,紫外线约占地表日光能量的5%。紫外线的波长为100~400nm,又将其分为A、B、C三段。紫外线引起癌变并非直接使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而是在DNA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出现变异,修复过程遗...[继续阅读]
长期机械性刺激是另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因损伤形成的尖锐牙齿,或不合适的假牙托的长期摩擦可能引起舌癌或颊黏膜癌。...[继续阅读]
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可能引起肿瘤,如慢性皮肤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宫颈炎可发生癌变,舌癌多发生于与龋齿、假牙托摩擦之处等。附:常见癌症暴露因素危险度(见表1-5-5,表1-5-6)。根据在台湾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列举了常见恶性...[继续阅读]
我国癌症防治工作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工作是:基本提供了我国癌症流行情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建立了癌症防治网;在全国主要癌症高发现场,建立了多学科的综合防治研究点;在全国试点地区开展了肿瘤发病死亡登记报告,对某些...[继续阅读]
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的癌症防治较有成效。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通过实施干预措施,从90年代开始下降,5年生存率已超过50%。其对策主要有:①确立了“癌症可以预防的观念”并予以实施,成功地...[继续阅读]
肿瘤的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是指控制或消除肿瘤的危险因素,预防肿瘤的发生和促进健康,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因为除了少数由于遗传因素外,大多数癌症是由饮食和文化习惯等生活方式在内的各种环境因素引起。因此,提示我们大多...[继续阅读]
积极宣传“三早”和癌的“危险信号”。从理论上说,真正的恶性肿瘤早期应是在分子或细胞水平最初发生变化时就被查处,但这在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肿瘤早期发现有3个含义。①发现癌前期病变并在真正发现前进行干...[继续阅读]
WHO估计约有1/3的癌症可因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而得到根治。癌症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是筛查。筛查(screening)是应用简便而经济的方法,把健康人群中可能有病与无病的人区分开来,对尚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做出提示,它本身不具有...[继续阅读]
肿瘤筛查利弊参半,见仁见智。其利为:筛查阳性者可尽早得到治疗,检查阴性者可获得安全感。其弊为:早期诊断的病例未必都能从治疗中获益,如阳性给筛查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假阴性有可能延误诊断和治疗。而且,普查的成本也...[继续阅读]
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一定都能提高生存率。在评价肿瘤筛查研究及其效果时,可存在偏倚。这些偏倚有:领先时间偏倚(lead-timebias)、选择偏倚或志愿者偏倚(selectionbias,volunteerbias)、病程长短偏倚(lengthbias)、过度诊断偏倚(over-diagn...[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