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 列表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共有 59 个词条内容

第八节 脓耳

    脓耳亦称聤耳,以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有急慢性之分。急脓耳是因脏腑蕴热,复感邪毒,湿热邪毒上犯耳窍所致,以发病急,耳痛,耳膜红肿穿孔,流脓,病程尚短为主要表现。急脓耳又有耳风毒、风耳等别称。慢脓耳是因脏腑虚损...[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九节 耳根毒

    耳根毒属脓耳变证范畴,是指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误治,邪毒波及耳后完骨,完骨溃腐化脓成痈。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则溃破流脓为主要表现。本病又有“耳后疽”、“耳后附骨痈”、“耳根痈”等称谓,古代文献...[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节 脓耳口眼斜

    脓耳化脓斜,即口眼斜因于脓耳所致,本病属脓耳变证范畴,是因脓耳邪毒内蓄耳窍,痹阻经络所致,以耳内流脓,并见额弛睛露、口角歪斜流涎、面部呆滞无表情等为主要表现。【源流】中医古籍中没有脓耳口眼斜之名。近代胡元鼋...[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一节 黄耳伤寒

    黄耳伤寒属脓耳变证范畴,因脓耳邪毒炽盛,走窜扩散,入于营血,扰乱神明,或引动肝风所致。以脓耳病中出现剧烈耳痛,头痛,呕吐,发热,头昏,项强,甚则神昏谵语等重候为主要表现。本病以小儿多见。【源流】隋·巢元方最早在《诸病源...[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二节 暴聋

    暴聋也称新聋,是与久聋、渐聋相对而言,以一耳或双耳骤然发生耳聋,或伴眩晕、耳鸣等症,病程尚短为主要表现。多因脏腑失调,气血瘀滞,或邪毒壅盛,上犯耳窍所致。暴聋又有卒聋、风聋、火聋、痰火聋、气聋、热聋、厥聋、新聋等...[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三节 久聋

    久聋亦称渐聋,是与暴聋、新聋相对而言,以耳聋缓慢发生,逐渐加重,病程较长为主要表现。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耳窍失养,或经脉阻闭,气滞血瘀所致。久聋又有劳聋、阴聋、虚聋、耳闭、虚闭等名称。因耳毒性药物所致之毒聋...[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四节 耳鸣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耳病或全身性疾病。耳鸣常因风寒、风热、痰火或肝火犯耳、肝阳扰耳、血瘀耳窍,以及气血阴阳不足,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所致。耳鸣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之别。客观性耳鸣又称振动性耳鸣...[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五节 耳眩晕

    眩晕,也称眩运、旋晕、头眩,是对目眩和头晕两种症状的合称。目眩,指眼前昏花潦乱;头晕又称头眩,是指头部运转不定的自我感觉。目眩与头晕二者可单独出现,若同时并见,则称眩晕。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卷四》说:“眩者,言视...[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六节 耳损伤

    耳部遭受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而损伤的病证,称耳损伤。其损伤部位位于耳廓、耳道、耳窍,可发生耳廓瘀肿、耳廓撕裂、耳道损伤、耳膜穿孔、暴震性聋、眩晕等症。如伤势较重,或处理不当,可后遗耳廓畸形,或听觉功能障碍。【源流...[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七节 耵耳

    本病是以耵聍聚集成块,堵塞耳道引起的以耳堵塞感、听力下降或耳痛为主症的耳病。耳中有少量耵聍,没有临床症状者不属本病。【源流】历代医籍中有关本病的记载较多,一般耵聍二字并用,专指耳中分泌物结聚而成的团块。如《广...[继续阅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