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骨科介入放射学 > 列表
骨科介入放射学 共有 102 个词条内容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柏树令.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郭世绂.骨科临床解剖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王怀经.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RenanUflacker.血管解剖学图谱...[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 骨科物理检查

    一、颈部检查1.颈部外形与分区 根据解剖结构,颈部每侧可分为两个大三角区域,即颈前三角和颈后三角。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第二节 骨科影像学检查

    一、X线平片骨骼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量的钙盐,密度高,同其周围的软组织有鲜明的自然对比;而在骨骼本身的结构中,骨皮质密度高,骨松质和骨髓比骨皮质密度低,也有鲜明的对比,因此,一般X线摄影即可使骨关节清楚显影,而骨关节疾病...[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参考文献

    1 宋修军,李明,马玉林,等.临床骨科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 陈孝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马信龙.骨科临床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 血管内介入技术进展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骨外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体现在骨肿瘤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上的应用,也是本节介绍的重点。一、骨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骨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治疗效果均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20%。至...[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第二节 非血管性介入技术进展

    非血管介入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介入放射学的一部分,即在CT、X线、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导向下,经皮穿刺,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械,对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与治疗。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同时获得准确诊断资料或...[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第三节 关节镜的应用

    关节镜检查是指在手术室内使用内窥镜深入关节腔内进行诊断检查和某些治疗操作的一种比较安全适用的新技术。它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损伤小,恢复快,合并症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关节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诊断...[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第四节 基因治疗

    一、基因与基因治疗的定义1.基因 是染色体DNA序列,用于产生功能产物:多肽(polypeptides)或功能RNA分子。基因不仅包括实际的编码序列,而且包括使基因表达合适的相邻核苷酸的序列,即产生正常的mRNA分子的序列。基因的编码部分称之...[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第五节 干细胞移植

    一、概述干细胞(stemcell)是人体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能力。所谓自我更新即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代细胞仍具有分裂前的增殖和发育潜力。所谓多向分化,即它们具有相同的向多种细胞发育的潜力,只是由...[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

参考文献

    1 王岩,王继芳,卢世璧,等.网球支架置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华骨科杂志,2000,20(5):295-2982 董天华,刘松,朱国梁,等.经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期疗效观察.中华骨科杂志,2002,22(2):84,873 曾述强,葛宝丰...[继续阅读]

骨科介入放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