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六国,是指从东晋开始,我国诸少数族建立的众多小国,包括成汉、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燕、北燕、夏、南凉、北凉、西凉等国。一般情况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北方混乱、动荡时期...[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所谓十六国,是指从东晋开始,我国诸少数族建立的众多小国,包括成汉、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燕、北燕、夏、南凉、北凉、西凉等国。一般情况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北方混乱、动荡时期...[继续阅读]
户口调查登记的时间和方法 北魏建国初即实行计口授田之法,以后又实行“均田制”,并按各户资产评定户等,以此征赋服役,这些都须以户口调查登记为前提。太和五年(481),曾颁以检括户口为宗旨的“户籍之制五条”,[1]太和十二年...[继续阅读]
时间 据史载,隋代与户籍有关的户等评定,是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正月五日。至于户口调查登记,是否同时进行,尚不敢断定。唐代户口调查登记的时间,因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唐六典》、《旧唐书·食货志》、《新唐书·食货...[继续阅读]
隋代的户籍类文书,目前尚未看到。唐代的户籍类文书,在吐鲁番、敦煌等地曾发掘出一些,但大都是残卷。从这些残卷和有关文献记载中,可得知唐代户口调查登记的主要内容。至于其具体演变情况,则难以详述。手实 这是计账和户籍...[继续阅读]
用纸 据考析,初唐的户籍可能使用较朴素的白纸。盛唐的户籍,从吐鲁番和敦煌发掘的户籍残卷看,一般使用黄麻纸,纸质较结实,但武则天时期的西州户籍所使用的纸则薄而劣。可以推测,造籍用纸中央政府可能有统一要求,但各地因有...[继续阅读]
时间 两宋户口调查登记的时间,同于唐代,即原则上每年都要调查,每三年编造一次户籍。户口调查的具体时间似在年终岁初,如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诏准三省言:诸路户口财用,虽户部每年考会总数,却未有比较进呈之法,复不知民力登...[继续阅读]
宋代的籍账,名目繁多。其中带有户籍性质的也不少。现择要者,概述如下。户帖 唐代已有户帖名目,是官方发给民户的登载该户人口和产业的符帖,由人户自己保存。北宋乾德元年(963)曾令全国“作版籍、户帖、户钞。”[1]其中版籍...[继续阅读]
重视版籍的编造 宋代十分重视对版籍的编造工作。宋初,宋太祖即令“作版籍、户帖、户钞”。建隆四年(963)十月下诏说:萧何入关,先收图籍。沈约为吏,手写簿书。此官人所以周知其众寡也。如闻向来州县催科,都无帐历。自今诸州...[继续阅读]
有人认为,有辽一代,无论牧区,农区,均无户口统计。但从《辽史》看,国家有户籍之制,并不时以检括的方式调查户口。如《辽史·萧排押传》载,统和中(983—1012),萧排押曾“条上时政得失及赋役法”,而赋役法的前提,应是户口调查。《...[继续阅读]
《金史·食货志》载:凡户口计帐,三年一籍。自正月初,州县以里正、主首,猛安、谋克则以寨使,诣编户家,责手实,具男女老幼年与姓名,生者增之,死者除之。正月廿日,以实数报县,二月廿日申州,以十日内达上司,无远近皆以四月廿日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