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及早施教幼儿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有条件的家庭均应及早施教。颜之推认为人在幼年,心理纯净,精神专一,可塑性大,此时进行教育是最好的时机。教育孩子应从婴儿时开始,这不仅利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够收到最佳的效...[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 及早施教幼儿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有条件的家庭均应及早施教。颜之推认为人在幼年,心理纯净,精神专一,可塑性大,此时进行教育是最好的时机。教育孩子应从婴儿时开始,这不仅利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够收到最佳的效...[继续阅读]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继续阅读]
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教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继续阅读]
由于幼儿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朱熹也与古代许多教育家—样,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慎择师友。朱熹认为,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家庭,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因为乳母与婴幼儿接触...[继续阅读]
朱熹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学其事”,学习眼前日用的事。他指出:“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具体而言,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样一些内容。朱熹认为,儿童...[继续阅读]
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直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上,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为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要求“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同时,在他编写的《童蒙须知》中,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规定也主要着眼于进行正面的...[继续阅读]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继续阅读]
(一) 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王守仁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一般说来,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到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继续阅读]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因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张履祥早年信守“阳明学”,曾师从明末理学家、亲王学的山阴人刘宗周,学习“慎独”之学,后悟师说之非...[继续阅读]
(一) 注重早期教育张履祥曾说:“幼稚之时,必见奋起之志,若举动无恒,苟且颓惰,即将事无一济矣。”因此,家庭教育要从儿童早期开始。张履祥认为,幼年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期。他说:“少年血气未定,善者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