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兵学思想史 > 列表
兵学思想史 共有 167 个词条内容

一、《吴子》书的真伪与流传

    《吴子》,又称《吴起兵法》,今存本二卷六篇,篇名分别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全书近五千字,是吴起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也记载了一些吴起的生平活动事迹。当是由吴起及其门人编缀成...[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二、《吴子》的兵学思想体系

    吴起的兵学思想比较丰富,它深刻反映了战国时期军事斗争的一般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并对后世兵学理论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大体而言,《吴子》的兵学思想体系由三个方面组成,这就是进步的战争...[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一、《司马法》的来龙去脉

    (一) 《司马法》的成书关于《司马法》的成书,最早的明确记载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主要是三条材料。1. 《司马穰苴列传》言: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二、《司马法》兵学思想要义

    《司马法》一书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包括有关战争的基本理论、治军原则和有关军制、军令、军礼等内容的论述,等等。与《孙子兵法》等先秦其他著名兵书稍有不同的是,其书对战争观念、军事典章制度的论述较为重视和充分,而对...[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一、《孙膑兵法》的兵学思想

    《孙膑兵法》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为“齐孙子”,后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简出土后,其面貌及其军事学术价值重新受到世人的重视。其兵学思想,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主张通过正义战争实现统一孙膑十分强调...[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二、《尉缭子》的兵学思想

    《尉缭子》,《武经七书》之一,成书于战国时期,被有的学者誉为“不在孙武之下”[1]的著名兵书。《文献通考》引《周氏涉笔》认为它“能分本末,别宾主”,“理法兼尽”。自汉唐以来,它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推崇和重视。(一) “挟义...[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一、战争观

    关于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作者认为:“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以启之,无有闭之也...[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二、战略指导思想

    《六韬》在战略指导方面继承了《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的“大战略”思想,并在具体措施和手段上有所发展。作者提出“全胜不斗,大兵无创”[1], “上战无与战”[2],把“不斗”、“无与战”的方式和“全胜...[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三、作战指挥思想

    《六韬》作战指挥思想首先表现在其对战国时期活跃于战场之上的步兵、战车、骑兵诸兵种协同作战战法,以及各兵种的作用、特点、优劣的论述。在《虎韬》、《豹韬》、《犬韬》中,作者分别进行了论述。如《虎韬·必出》说:“勇...[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

一、“义战”观念

    儒家根据其政治思想的原则立场,十分强调对战争的性质加以区分,把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战争明确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大类。在他们看来,凡是基于吊民伐罪、拯民于水火之中的立场而从事的战争,就是正义的、合理的,应该拥...[继续阅读]

兵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