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学史的研究上,从来没有人注意到细菌问题的重要性,因为中医本来就不谈细菌,何来历史研究?这是一般人对历史的“倒置”,它源于现代中医并不特别研究细菌问题,而现代国家在制订公共卫生政策与发展疫苗、抗细菌病毒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中国医学史的研究上,从来没有人注意到细菌问题的重要性,因为中医本来就不谈细菌,何来历史研究?这是一般人对历史的“倒置”,它源于现代中医并不特别研究细菌问题,而现代国家在制订公共卫生政策与发展疫苗、抗细菌病毒药...[继续阅读]
针对医疗、疾病史的研究回顾,既有成果已相当丰硕。[1]医疗史研究的脉络,大体上可分为“内史”与“外史”两个系统。虽然这样的分法很粗糙,但也足以凸显医史发展的截然不同的特色;而这样的分法,又将引导我们思考新医史的道路...[继续阅读]
在中国大陆,1949年之后撰写医史的大多是医生,史家较少碰触医史,甚至不被认为有能力处理如此专业的课题。但慢慢地,大陆学者开始看到一些医生所写“内史”的缺点。[1]廖育群指出,大陆的医史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新学者要怎么找到...[继续阅读]
麦克尼尔认为,医生处理的是世俗的事务,不论在何处,医生都很珍惜那些能治疗特殊疾病的方法。差别在于亚洲地区的医生,一旦其医理与医术达到“经典”所规范的要求,就无法再创新了。这样说或许过于武断,麦氏大概想作如是对比...[继续阅读]
“中医抗菌史”俨然无中生有,要探讨中医过去从未重视的东西,扩展医史的研究题材,笔者脑中闪过傅斯年曾经说过的话:凡一种学问,当其未成立为科学以前,范围一定很广,和旁的学问分不清,初成科学时,一定想兼并旁的学问。因为学...[继续阅读]
谈到传染病在现代社会的角色问题,可以轻易发现,不管是SARS或流感、禽流感,现代医疗皆已能针对其病原体的种类和疾病预防方法,包括个人卫生的注意、疫苗的施打、特效药的研发等,拟订应对方式,以求和疾病不断进行对抗、厮杀。...[继续阅读]
中医论疫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就相关文字记载来看,有关“瘟疫”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已有“疒伇”的记载,学者考证后认为可能是殷人透过贞卜来判断瘟疫的严重程度。《山海经》则载:“有兽焉……见则天下大疫...[继续阅读]
发烧与发热,是多数传染病的先驱症状,在中医的历史中有相当悠久的论述。《伤寒论》中记载:“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1]“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2]其中“发...[继续阅读]
当中国初次面对大量的西方医理论述时,中西医关系实不像政治史、外交史所呈现的那样紧张,反而多了许多似曾相识之处。针对热病的治疗方法,其实近代中西医的理解也有雷同之处。例如,合信在《西医略论》中指出:“(热病)初起宜...[继续阅读]
从看待疾病的角度来说,中医的“辨证(症)论治”是着眼人体疾病症状之消除,而非病名之精确认定[1];但西医却着重于对病名的统一与精确定义,“一病有一病之原”,是不能随意解释的。[2]然而,从前文对热病阐述的背后意义可知,民国...[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