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政要 > 列表
贞观政要 共有 335 个词条内容

虞世南,会稽余姚人也

    贞观初,太宗引为上客。因开文馆,馆中号为多士,咸推世南为文学之宗。授以记室②,与房玄龄对掌文翰③。尝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④,于时无本,世南暗书之,一无遗失。贞观七年,累迁秘书监⑤,太宗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李囥,曹州离狐人也

    本姓徐,初仕李密②,为左武候大将军③。密后为王世充所破④,拥众归国,囥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⑤:“魏公既归大唐⑥,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

    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②。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③,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太宗威容严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①,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①,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②。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③,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④,愚臣处不...[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①。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②,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③,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

    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注释】①裴寂(570—629):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隋末任晋阳(今山西太原)宫副监。与李渊交谊深厚,为李渊太原起兵策划者...[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

    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译文】贞观五年(631),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多是任情喜怒哀乐...[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仍赐绢有差。【注释】①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

太常卿韦挺尝上疏陈得失,太宗赐书曰:“所上意见,极是谠言,辞理可观,甚以为慰。

    昔齐境之难②,夷吾有射钩之罪③;蒲城之役④,勃鞮为斩袂之仇⑤。而小白不以为疑⑥,重耳待之若旧⑦。岂非各吠非主⑧,志在无二?卿之深诚,见于斯矣。若能克全此节,则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励终始,垂范将来,当使后之视...[继续阅读]

贞观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