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民党政权兵役制民国初期,军队兵源沿袭清制,采用募兵制,县城设募兵站,应募者大都为破产农民和城市失业游民,无严格标准,纯属雇佣性质,到站报名后,即可入伍。1933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 《兵役法》,开始实行征兵制。征兵制在淮...[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 国民党政权兵役制民国初期,军队兵源沿袭清制,采用募兵制,县城设募兵站,应募者大都为破产农民和城市失业游民,无严格标准,纯属雇佣性质,到站报名后,即可入伍。1933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 《兵役法》,开始实行征兵制。征兵制在淮...[继续阅读]
1928年2月10日,由中共淮安县委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在淮安北乡横沟寺开始。大雪初霁,淮安县农民起义总指挥部大门两旁张贴着 “淮安县苏维埃政府” “淮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部”的牌子。先是召开誓师大会,公布起义总指挥部领导...[继续阅读]
1941年3月,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奉命开至淮安苏嘴一带,准备配合兄弟部队拔掉凤谷村、西青沟日伪军据点。为保证战斗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和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二十四团一营二连奉命在苏嘴至茭陵线警戒,监视涟水方向的日伪军...[继续阅读]
车桥,是淮安城东南20公里的大镇,位于淮安城、泾河镇、泾口镇、曹甸镇之间,是日军侵华后控制淮安东南、宝应地区的重要据点之一。敌伪军在车桥和泾河、曹甸、泾口一线构筑据点,分割了苏中一、二分区。这里又是日军华中派遣...[继续阅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淮安独立团、淮安县总队及钦工和宋集联防队奉命开抵淮安城郊,对城中日伪军实施包围。与此同时,阜东独立团、阜宁独立团、建阳独立团和射阳独立团亦奉命向淮城挺进,配合淮安独立团、...[继续阅读]
1946年,国民党军队占领淮安主要点线后,对淮安广大农村曾实施过5次大 “清剿” 。淮安军民坚持区不离区、乡不离乡,与敌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第一次反 “清剿” ,1946年12月至1947年2月。1946年12月28日,国民党二十五师一个团,在凤谷...[继续阅读]
1948年春,国民党反动派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施行军事、政治、经济合一的 “总体战” ,以淮安县为实验区,进而搞垮整个苏北解放区。并指定七十二师、八十三师等配合行动,妄图在3个月内实现这一目标。中共淮安县委针对敌人大兵...[继续阅读]
车桥战役开始前,中共淮安县委成立后勤组织,并召开各区区委书记、区长会议,讨论和落实各项支前任务,保证做到新四军要什么、老百姓给什么。为做好车桥战役的情报工作,淮安县委敌工部派员到日伪据点进行活动。淮安县季桥敌工...[继续阅读]
解放淮城的战斗发生在1945年9月中旬。主攻力量为新四军主力部队和盐阜区地方部队。淮安独立团奉命驻扎在东门外闸口一带,同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一起,担负东门到北门的战斗任务。闸口离城墙只有一箭之地,处在敌人可视角度和...[继续阅读]
涟水保卫战于1946年10月19日开始,到11月1日结束,历时14天,歼敌9000余人。涟水阻击战自12月3日开始到12月16日结束亦历时14天,歼敌4000多人。淮安县北乡、东北乡、东乡广大地域是这次战役的重要战场。在涟水保卫战和涟水阻击战中,淮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