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淮安简史 > 列表
淮安简史 共有 167 个词条内容

三、古城名胜

    民国时期的淮安名胜,最著名的是旧城内西北角的勺湖、城外里运河西的湖心寺、城外东南角的龙光阁。勺湖。在旧城西北隅,是淮安最著名的风景区。夏日荷花最盛,游湖小艇恒系缆垂杨下,或对月飞觞,或迎风弄笛,韵事固不少也。湖...[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四、私家园林第宅

    民国初,淮安的河下、淮城多有私家园林,著名的有旧城内东长街朱雀桥南的沈氏遂园,河下萧湖边的柳衣园、荻庄。遂园随着沈氏后人于民国初迁居外地而荒落破败,柳衣园、荻庄则仅存遗迹。城内知名的宅第,有 “丁何韦许” “秦杨...[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一、水利概况

    民国时的淮安水利,以运河为经,而涧河、泾河、溪河、市河等为纬。运河在淮安县境内有70余里,运河东岸闸洞甚多,北自板闸镇,南至黄浦,有市河闸、鸡心闸、兴文闸、泾河闸、黄浦闸,以及头浅头、二、三、四、五、六洞,二浅头、二...[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二、运河工程

    1. 机构隶属1912年,江苏设运河上游堤工事务所,设坐办1名驻淮阴,管淮安县及以北运河堤工。下游坐办驻高邮,管宝应县至长江以北运河堤工。所下设汛,淮安县运河属运河上游堤工事务所清江汛、平桥汛,两汛以淮安城西南之南角楼为界...[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三、导淮工程

    自从黄河夺淮以来,淮河失去独立入海通道,随着黄河下游夺淮河道的河槽不断升高,淮河流域水患频繁,苏北人民深受其苦。1929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的导淮委员会。1931年,一场泛滥于江淮流域的大洪水催快了国民...[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四、其他工程

    1918年,疏浚渔滨河。1921年夏秋大水,西乡悉成泽国,东乡防堤固守60日。冬,大修湖、运善后工程。涧河长百余里,流域户口十余万,灌溉田亩近千顷。向无正式水源,备用兴文闸引进运河之水。由闸至涧约10里,为 “之”字形,曲折回环,水势...[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一、修筑公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淮安境内还是晚清时期修筑的旧驿道、大道和利用运河河堤为基础的低标准的土路,小道似羊肠,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由于没有专人管理,桥梁、涵闸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人们相互交流和商业贸易中的物资运...[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二、公路运输

    1912—1927年,淮安的陆上运输工具,基本上还是明清时代传统的工具,主要是人力车(手推车、轿子)和畜力车(牛车、马车、驴车)等。与此同时,1913至1917年间,还有极少数自行车 (脚踏车)。载重量大、数量多的物资,长途主要靠畜力车,短途...[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三、航道治理

    近代运河江苏段中线,自镇江经瓜州、扬州、高邮、宝应、淮安等县至清江浦,称淮扬运河或里运河。自清末黄河北徙,山东会通河淤塞不通,使南北运河航道受到严重破坏,船只航行严重受阻。民国初期,江苏成立江北运河工程局和导淮...[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

四、轮船运输

    民国政府成立前,淮阴地区开辟的苏北轮船航线极少,只有一两家轮船运输业从事淮扬运河镇江至清江之间轮船航线,竞争势头不太明显。民国政府成立后,运河航线已发展有五六家轮船公司,各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步明显和激烈。民国政府...[继续阅读]

淮安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