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歌辞三首》
[南北朝] 北朝民歌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作品赏析
从所表现的内容来看,这三首歌辞都是写行役之苦的。既相互关联,又都可独立成篇。一、三两首的写法比较接近,都是从陇头流水写到行役人自身。第一首写行役人长途奔波,登上陇坂,看到由山头奔泻而下、分流东西的溪水,顿时产生了离散飘泊的感觉,想到在这空旷的荒山野岭中唯有自己孑然一身,不禁哀叹起孤苦的命运来。这是从溪流的形状写到情,并用眼前的旷野来衬托自己孤独的身影。第三首则是从流水声写起,水声幽咽,仿佛也在低声哭泣。役夫回首远望,秦川家园的墟宇桑梓又出现在眼前,他欲归不能,心如刀割,肝肠寸断。这是从溪流的声音写到情,并用遥望身后的家园来加深离别的悲哀。第二首则略有不同:前两句写时、地的变化,表示西行的路程;三、四句写陇坂地高天寒,冻得役夫舌头缩进喉咙,说不出话来,似乎有些夸张,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当时悲凉凄苦的气氛与神态。可以说,这三首诗是从行役人的形态、神态、心灵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主题的,而且一层深过一层。
在写作上,这一组诗也颇有特色。首先是语言朴实。三首均是四言诗,这是《诗经》中绝大多数民歌的句式,但它们的语句比《诗经》更为通俗易懂,更接近民间口语。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自然流畅,没有丝毫雕琢做作的痕迹。其次是写景抒情,交融自然。第一首从陇头溪水奔泄分流的形态写到行役人只身远行的情景,第二首从行程的艰辛写到行役人寒不能语的悲凉神情,都联结得十分自然。第三首则不仅有声、有景、有情,三者水乳交融,而且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水声如诉似泣,带上了浓烈的感情色彩。同时,陇头流水是近景,秦川遥望是远景,远近结合,集于行役入之目,感于行役人之心,于是产生了令人心肝断绝的艺术效果。寥寥十六个字能写得这样丰富,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量,这在乐府民歌中也是不多见的。
诗人抒发感情,有写得婉转含蓄的,也有写得直率奔放的。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称后一类为“奔迸的表现法”,并说《陇头歌辞》即属于后一类,它是“用极简单的语句,把极真的情感尽量表出”,忽然奔迸,一泻无余。当然,这种直率地抒发胸臆,也并非一无依傍,而往往是借景抒情或缘情写景的。如“陇头流水,流离山下”。这是景,行役人触景生情,引起了飘泊无定止的感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这也是景,但这是缘情写景,景中已蕴含着役人深沉的感情,以水声的呜咽烘托出心底的悲泣。我们读着歌辞,深感它写的眼前景和表达的心中情是如此和谐协调,充分地表达了行役人典型的思想感情。隋、唐诗人学习、模仿这组诗,写了不少首《陇头水》诗,由此也可证明这组乐府民歌确实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这三首陇头歌是一组主题相同的诗歌。从孤独一人飘零旷野、无处安身开始到风餐露宿、寒气袭骨、舌冻塞喉的服役情景,最后以离乡越远思家越切,遥望故乡肝痛肠断的哭诉作结,内容上密切联系,一层比一层深入,痛切地表现服役 者的不幸遭遇、征途艰苦和悲愤心情。


更多同类【南北朝】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