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敦煌 > 正文

第257窟 北魏 《小沙弥守戒自杀因缘》内容简介和艺术特点
敦煌

北魏第257窟西壁的《小沙弥守戒自杀因缘》是莫高窟最动人的因缘故事画。此故事画依 据《贤愚因缘经》绘制。故事的大意是:从前,有一位笃信佛教的长者,送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高 僧门下,剃度为小沙弥(小和尚)。这位高僧和弟子的衣食,由本城的一位富有居士供养。有一 天,居士外出赴宴,留其妙龄女儿在家看守门户,行前忘记了给寺院里的僧人送食物。高僧候食 不到,就派小沙弥到居士家中去乞食物。临行前向小沙弥宣讲三规五戒,到俗人家中要严守佛 戒,莫生贪爱。小沙弥来到居士家中,敲门乞食。少女开门一看,是一清俊的小沙弥,便一见钟 情,心生爱慕。在小沙弥面前牵衣拉手,作诸媚态,撒娇挑逗,倾吐衷情,向小沙弥求欢。小沙弥 守戒志坚,不舍佛法,哄骗少女,进屋礼佛,收拾好后,再与少女爱恋。小沙弥进屋后,反锁门户, 持刀自杀,以身殉戒。少女久等不出,破门而入,只见小沙弥已经自杀身亡,自惭自责,悲呼哀 泣。居士回到家中,女儿诉说真情。按照印度的国法风俗,僧人死在俗人家里,要交纳罚金一千。 居士呈报国王,依法交纳罚金赎罪。国王听后,深为感动,为了表彰小沙弥以身殉戒的高尚行 为,在广场堆集香木,当众火化,建塔供养。
此故事画绘在南壁中层,横卷连环画式,以送子剃度,行前说戒,扣门乞食,以身殉戒,诉说 真情,纳金赎罪,香木火化,起塔供养七幅画面,按照时空顺序描绘了故事的主要情节。画面与 画面之间,用山石和建筑物相隔。
此故事画的艺术特点,与同窟西壁的《九色鹿王本生》和北壁的《善意女请佛因缘》相同。装 饰性很强。画面中的山峦、树木、楼阁、房屋造型,只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许多画面来自现实 又高于现实。例如香木火化的场面,按佛经上说:小沙弥自杀身亡,躺在血泊之中。国王积木如 小山,将小沙弥尸体置于香木上火化。可画面中的小沙弥却像一位端坐镇定的禅僧在修禅,四 周的烈火尤如禅僧的火焰纹身光。小沙弥神态安祥,没有一点儿畏惧的样子。这个画面一方面 是赞颂小沙弥以身殉戒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是为了整体画面的装饰效果。此故事画是莫高窟 最动人的佛经故事画,也是同一题材中绘制最完美的一幅。


1.从前,古印度有一位笃信佛教的长者,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佛教高僧门下当弟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位精通佛法的僧人。高僧接受了长者的要求,为其子剃度受戒,收为小沙弥(小和尚)。


2.高僧和弟子们的衣食由当地一位奉信佛教的富贵大居士供养。有一天,这位大居士外出赴宴,忘记了给寺院里的僧人 送午饭。高僧候食不到,就派小沙弥到居士家去乞讨食物。临行前教导小沙弥说:“出入俗家,莫生贪爱,严守五戒,莫毁佛法。”


3.小沙弥来到居士家中,家里只有居士的女儿一人。居士女儿看到小沙弥清俊美貌,心生爱慕之情,向小沙弥求欢。小沙弥守戒志坚,不舍佛法,哄骗居士女儿门外等候,自个进屋,反扣门户,持刀自杀,以身殉戒。居士女儿久等不出,破门而入,只见小沙弥已经自杀身亡,自惭自责,悲呼哀泣。


4.居士回到家中,女儿向父亲诉说了真情,自责行为不轨,致使小沙弥守戒自杀。居士劝说女儿不要惊慌:“佛道诸法,人生无常,你能自责,已悟佛道。国有法规:僧人死在俗人家中,交纳金钱可以赎罪。”


5.居士手捧千金,进入王宫,向国王陈述自责自己女儿的不轨行为,赞扬称颂小沙弥坚贞自爱,守戒自杀的高尚品德。愿纳千金,为自己的女儿赎罪。


6.国王听完大居士的陈述后,深为感动。为了表彰小沙弥严守五戒,以身殉法的高尚行为,在城外的广场上堆积香木,以隆重的法会当众火化小沙弥。当熊熊的烈火焚烧小沙弥的尸体时,法会上的僧俗大众默默为小沙弥乞愿:“早日升天,早日转生。”


7.国王为小沙弥修建了一座高大的舍利(骨灰)塔,塔中塑造了小沙弥的遗像。每年此时,都有许多信佛的僧俗大众,在塔前烧香燃灯,悬幡献花,顶礼谟拜。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