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學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其間不斷發展、創造、記録并且流傳下來特别豐富大量的醫藥文化資源,它們均以醫藥文獻及醫藥器物等形式有所反映。但是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業已經過了漫長歲月,其中能够得以輾轉保存流傳下...[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國醫藥學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其間不斷發展、創造、記録并且流傳下來特别豐富大量的醫藥文化資源,它們均以醫藥文獻及醫藥器物等形式有所反映。但是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業已經過了漫長歲月,其中能够得以輾轉保存流傳下...[继续阅读]
在1901~1910年間英國探險者斯坦因(M..A.Stein)氏第二次中亞考察時,曾在我國甘肅省敦煌與其西北部的疏勒河流域以及新疆自治區的蒲昌海(即今羅布泊東北部的羅布淖湖)地區先后發掘出土了很多漢代的木簡殘存文書。這些文書的圖影及...[继续阅读]
在1930~1931年間的中國和瑞典組成的西北科學考察團在甘肅省居延海地區(張掖郡居延和肩水兩都尉遺址)挖掘了上萬枚的漢簡,它們均是在公元前一世以前的西漢初期駐守在居延邊塞地區在各處設立的烽燧人員所記録書寫的各種有關文...[继续阅读]
1972~1982年間由甘肅省文物部門組成的居延考古隊在居延地區的甲渠候官(即破城子)、甲渠塞第四燧和肩水候官(即紅城子)三處烽燧遺址發掘了約近兩萬枚漢簡。經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整理后於1990年出版了《居延新簡》一書...[继续阅读]
甘肅省武威縣柏樹公社下五畦大隊在1972年興修水利工程時於旱灘坡地區挖土中發現了一座漢墓。在其随葬物品中發現尸骨頂部原有木簡一束,但已散亂。經過甘肅省文物部門的清理,現存簡牘共92枚,包括木簡78枚,木版14枚,其長度均約...[继续阅读]
在甘肅省敦煌市地區出土的漢代簡牘自從二十世紀初首次由英人斯坦因發現后,迄1988年爲止先后又有國内外赴該地的考察團陸續進行發掘達八次之多。其中只有在1979年6月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即現在的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於敦煌市西...[继续阅读]
1973年1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的三號漢墓中出土了大量帛書和少量簡書。該墓葬的下限爲公元前168年,即漢文帝前元12年,這批簡帛古籍經馬王堆帛書小組的整理除了古本《周易》、《老子》以及其他若干古佚文史書籍外,僅醫學方技...[继续阅读]
1975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掘了秦代墓葬12座,其中在11號秦墓里出土了1千1百余支竹簡。經過專家整理共有10種有關秦代法律方面的著作。在這10種秦簡著作中有關法律檢驗的内容主要見於《封診式》、《法律答問...[继续阅读]
1983~1984年間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連續發掘了大量漢代竹簡。其中有三類著作都是和醫學有關即:《脉書》五種醫籍,《引書》六種醫籍和有關法醫内容的漢簡。現分述如下。1.《脉書》五種醫籍《脉書》現存共63支簡,2028字(不包括缺文...[继续阅读]
1994年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大庸地區考古時發現了一塊木牘醫方。其上記有方劑名稱爲:“赤榖方”。其方劑組成殘存有赭石、麻黄、术、茯苓……等藥物及各藥的劑量。據王淑民意見,“榖”字原應系“蠱”,此方應即治療赤蠱一病的藥...[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