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末,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帛书和少量简书,由于均是在距今两千余年前抄录的珍贵古书实物,也是在传世古籍中未见的。因此,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相应的研究热潮。三号汉墓的帛(简)古书出土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73年末,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帛书和少量简书,由于均是在距今两千余年前抄录的珍贵古书实物,也是在传世古籍中未见的。因此,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相应的研究热潮。三号汉墓的帛(简)古书出土后...[继续阅读]
1.释文及图影的公开发表过程:自1973年12月马王堆三号墓帛(简)书出土后,旋即于1974年夏由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成立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以下简称“帛书小组”,从事这批帛(简)古籍的整理工作,其中属于医学方技性质的帛简古书由唐兰...[继续阅读]
根据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随葬遣册木牍所记墓葬时日原文即:“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可知其墓葬的准确年代为公元前168年,即汉文帝初元十二年。故马王堆古医书抄录年代的下限必在此年之前,至于抄录年代的上限,则出土各书互...[继续阅读]
马王堆出土的各种古医书著作年代大都早于其各自的抄写年代,这可以从下述的事实中得到旁证。1.根据与传世古医籍的对比:传世古医籍主要是指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医籍现尚辗转存世者,如《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继续阅读]
通过马王堆汉墓医书的整体考察,可以看出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总括其重要历史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1.直接发掘出秦汉以前的医学原著:我国传世最古的医书主要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及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继续阅读]
马王堆汉墓医书的学术价值,表现是多方面的。这里只举出一些重要例证。(一)解剖学、生理学方面的成就1.体表解剖部位:在《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书对于人体各部的体表部位名称已有相当详细的记述,其中有些...[继续阅读]
这是在古籍中常见的一种代用文字。其代用的原则均必须具有该书当代相同的音韵标准。这种通借字在先秦古籍中的大量使用,也完全符合古代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发展共同规律。也就是它们都曾经历了由象形文字发展为同音代用文字...[继续阅读]
这是由于字形而引起的同一文字差异。在马王堆古医书中,这类文字又有六种。其中有的属于古文字的别体(异写)。有的是由于在古书抄写时讹误所致(包括形讹和笔误字)。有的是古文字书写时的省文或合文。还有的是在多次传抄过程...[继续阅读]
除了以上与字音与字形有关的古文字外,在马王堆古医书中还可见有避讳文字、衍、残、脱、缺及同义字等,现分述如下:(一)讳字在马王堆古医书中有以下四个讳字,均与其抄录时间有关。《卻谷食气》第6条的“端”字,系避秦始皇嬴政...[继续阅读]
根据中医理论,“经脉”是在人体内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的一种脉络组织。它不仅在生理学上,而且在病理学和治疗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足臂》和《阴阳》二书中还没有出现“经脉”一称,而是只有“脉”字。其中在《阴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