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脉有胃气及脉贵有神本说始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谓:“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寸口。”《灵枢·始终篇》谓:“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脉有胃气及脉贵有神本说始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谓:“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寸口。”《灵枢·始终篇》谓:“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继续阅读]
1.运用量(级)值概念,判断脉象的过与不及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病理性脉象中总有一些超常的表现,太过或不及是其主要规律,因此,在“知常达变”的指导思想下,以模糊数学的理念,运用微、甚、绝(极)的概念,来判断过与不及...[继续阅读]
《黄帝内经》五脏的标志性脉,是每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肺主皮毛,司宣发,其气游溢于表,通于春气。故肺气充旺之人,应见轻虚微浮之脉,太过则为肺气壅盛,不及则示肺气虚弱。临床者欲获此种脉象,应采用《难经》浮、中、沉...[继续阅读]
作者按《难经》三部十五候的方法,用改良型MX-3脉象仪,以压力L10%~L20%代表轻取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以L30%~L40%代表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以L50%~L60%代表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以L70%~L80%代表十二菽之重与筋相得;以L90%~L100%代表十...[继续阅读]
综上资料,可以认定,《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脏标志脉并非虚拟而是实际存在,而且,它是脉学诊断中的五条生理性标线,临床者可以运用这些标线,用直观的诊法或分析脉图的方法,来判五脏脏气的正常与否,并从它们的太过不及中,引申出...[继续阅读]
阴阳脉法的原理是建筑在阴阳对立统一观念基础之上,从脉的部位、深浅、动速、虚盈、体积、波形、来去、弹性、强弱等多方面状况,分理出寸与尺、浮与沉、数与迟、洪与细、大与小、长与短、滑与涩、弦与濡、来与去、实与虚等...[继续阅读]
1.寸阳尺阴的问题手腕寸口桡骨小头脉搏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中医学认为:寸口,弹丸之地,三指之差,但部位有异,气血流变不同,故各部自有特征。寸、关、尺分主五脏之说(左心、肝、肾;右肺、脾、命门之说),其科学价值姑且...[继续阅读]
1.脉从阴阳与八纲辨证关系28脉加常见兼象脉不下200多种,如此繁多的脉象,大有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之感,然而根据脉从阴阳原理,就可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与八纲辨证密切联系。例如浮脉主表,沉脉主里,数脉主热,迟脉主寒,洪大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