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纲脉包括浮、芤、革、濡四脉,这些脉象,都有其共性和个性。凡是浮纲脉,宜在寸、关部取脉,均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的特点,识别它们,必须用轻、中、重的三步取脉法或五步取脉法。先以手指轻下于皮肤之上,如三菽之重,可以发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浮纲脉包括浮、芤、革、濡四脉,这些脉象,都有其共性和个性。凡是浮纲脉,宜在寸、关部取脉,均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的特点,识别它们,必须用轻、中、重的三步取脉法或五步取脉法。先以手指轻下于皮肤之上,如三菽之重,可以发现...[继续阅读]
凡是沉纲脉,均宜在关、尺部重取方得,均具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的特点。临诊轻取如三菽之重时多无脉形,中取如六菽之重时犹小,至中重取如九菽之重时才见脉形。沉主里证,里热者多沉滑或数,里寒者多沉紧或迟;里实者多沉弦或实大...[继续阅读]
一呼一吸、闰以太息,脉来少于4至或每分钟少于60至者谓之迟脉。缓、涩、结、代等脉,多兼迟象,故不可不辨。迟主寒凝、阳气虚,又主热结、痰阻血瘀、胃胀腹满等症。寒凝者脉多迟紧,阳气虚者脉多沉细而迟,热结者脉多迟滑,痰阻血...[继续阅读]
成人脉率一呼一吸5次以上或每分钟大于80次者谓之数(速)脉,一呼一吸7次以上或每分钟大于120次者谓之疾脉。促脉的速率亦如疾脉,甚至每分钟达200次以上。数主热证,亦主虚证,疾脉亦然。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重按有力为实热;重按无力...[继续阅读]
脉形粗大而长,应指幅幅,倍或数倍于常人,谓之大脉。大脉有虚实之分,重按无力,乃为虚大,主劳证;重按有力,则为实大,主病进。洪、弦、长等脉多有大象,但同中有异。洪主热盛,应指满大而鼓,有来高去扬、汹涌阔大之势,大脉则无此现...[继续阅读]
脉短而细,应指不及半部,小于常脉一倍或一倍以上,谓之小脉。小脉大多不浮,轻取无形,中取及中重取方得。若小而浮,中重取反无脉形者,多而肺气极虚(图9-68)。沉而细小,按之无力者,多为心肾阳衰(图9-29、图9-44)。细主气虚,脉形与小近...[继续阅读]
成人寸部中取如六菽之重,关、尺部中重取如九菽至十二菽之重,脉形变弱变小甚至消失者,谓之虚脉(图7-77、图7-78);不论脉的大小浮沉、是滑是弦,有此现象者,均在虚脉范畴。《金匮·虚劳》篇曾言:“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脉虚...[继续阅读]
实纲统实、紧两脉,洪、牢等亦是实脉,但分列大、沉脉纲下,故本处不予多述。实脉较大较长,浮沉皆得,应指幅幅,中取及重取均有力。实而悠静,脉形清洒,三部相得者为健康型实脉,表示气血旺盛(图7-78、图7-79)。实而躁急,脉形混浊,兼...[继续阅读]
主脉和兼脉、标脉和本脉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在病理脉中,主脉是指代表主要病理的、变量最为突出的一种脉象,兼脉是指代表病理侧面的、变量较轻的或为兼夹证病理的一种脉象。标脉和本脉是临床医师根据标本...[继续阅读]
《黄帝内经》是中医脉学的起源,在它的脉学专篇中,所言的病理脉多数具有主脉和兼象,提示出标脉与本脉。例如《脉要精微论》言“诸浮而躁者皆在阳、为热;诸细而沉者皆在阴、为骨痛”,指出了主脉与兼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