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四圣心源 > 列表
四圣心源 共有 241 个词条内容

治太阴湿土法

    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治阳明燥金法

    百合五味汤百合石膏麦冬五味...[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治太阳寒水法

    苓甘姜附汤甘草茯苓干姜附子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太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府。以太阴为五藏之首,阳明为六府之长也。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虚则人迎大而寸...[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少阳之颔厌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藏府脉象

    五藏为阴,六府为阳,阴阳既殊,脉象攸分。肝脉弦,心脉洪,脾脉缓,肺脉涩,肾脉沉。其甚者为藏,其微者为府。《难经》: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真藏脉义

    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脾胃者...[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

浮沉大小

    五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继续阅读]

四圣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