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作用,总的来说都是调理气血。《内经》中对气血的论述主要是从针刺出发,其认识是从针刺实践中来。通过刺血络而认识血的特点,就是很好的例证,所谓“刺其血者”,或说“取血于营”;关于气就较为抽象,是指可感知的有动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针刺的作用,总的来说都是调理气血。《内经》中对气血的论述主要是从针刺出发,其认识是从针刺实践中来。通过刺血络而认识血的特点,就是很好的例证,所谓“刺其血者”,或说“取血于营”;关于气就较为抽象,是指可感知的有动态...[继续阅读]
针刺治疗要不要配合呼吸,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素问·离合真邪论》最早提出呼吸补泻,主张补法要随着呼气进针,随着吸气出针;泻法则于吸气时进针,当呼气时出针。到了《难经》则提出“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强调了手法...[继续阅读]
自窦汉卿把《难经》中有关条文简化为“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之后,就有“手指补泻”十四法的提出。后人所称“手法”和“指法”多指此而言,只是内容上有分有合,有繁有简,名称和方法也有不少演变。《灵枢·九针十二原》...[继续阅读]
李教授不仅就各家所述手法进行了整理归类以应用于临床,还对针刺补泻的具体方法和理论概念作了深入的探讨。补虚泻实这一概念来源于《孙子兵法》和《老子》。《孙子兵法》虚实篇讲到“知有余不足”,《老子》中有“有余者损...[继续阅读]
针灸的作用是由针灸的方法施行于穴位而取得的。《难经》中“迎随”的内容包括子母补泻穴在内,是说腧穴具有补泻的性能,故谈补泻不能忽视穴位的特性。“随而济之”和“迎而夺之”原是指补泻法的总则,适用于各项补泻法。后...[继续阅读]
何某,73岁,2004年8月31日初诊。患者手足及舌持续性麻木不适三十余年,始于血吸虫病服药后,多方求治无任何疗效。李教授认为应以调节卫气为治疗原则。取百会、风池、廉泉、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穴。除风池、廉泉深刺...[继续阅读]
张某,女,35岁,患泥沙样胆结石。患者于过食油腻与情绪不快时辄发脘胁间绞痛,漾漾欲吐,心痛彻背,辗转不安。脉紧,苔黄。按其背,七八椎右侧酸痛明显。与针双侧阳陵泉后,痛稍缓;随针胸7~8夹脊穴,左右均取以起协同作用。行切而转...[继续阅读]
王某,46岁,2001年2月27日初诊。患者患急性腰扭伤1天。腰部弯曲不能直伸,不能平卧,咳唾引痛,需由家属扶入病室,面容苦楚。李教授认为应以调太阳督脉之气为治疗原则。取养老、水沟(人中)穴。由于患者痛甚,不能坐下,因此取站立位...[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