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 列表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共有 132 个词条内容

论筋痺第三十七

    筋痺者,由怒叫無時,行步奔急,淫邪傷肝,肝失其氣,因而寒熱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會[1],則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緩也,故曰筋痺。注: 【1】筋會:穴位名。現首見於《難經·十五難》。即陽陵泉穴,為膽經合穴。屬足少陽膽經,位於小腿...[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骨痺第三十八

    骨痺者,乃嗜欲不節,傷於腎也。骨痹的形成,就是嗜好欲望不能节制,因而肾气被伤损的缘故。腎氣內消[1],則不能關禁;不能關禁,則中上俱亂[2];中上俱亂,則三焦之氣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飲食不糟粕[3];飲食不糟粕則精氣日衰;精氣日衰,則...[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人病中風偏枯,其脈數[1],而面乾黑黧,手足不遂,語言蹇澀,治之奈何?在上則吐之,在中則瀉之,在下則補之,在外則發之,在內則溫之、按之、熨之也。注: 【1】數:瓚本作“浮數”。義長。人患中风偏枯的病,见病人脉数,而且颜面干枯黧...[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五丁者[1],皆由喜怒憂思,衝寒冒熱,恣飲醇酒,多嗜甘肥,毒魚酢醬,色欲過度之所為也。畜其毒邪,浸漬藏府,久不攄散[2],始變為丁。注: 【1】五丁:丁,通“疔”。為白疔、赤疔、黃疔、黑疔、青疔的總稱。現首見於本篇。【2】攄:shū...[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夫癰疽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藏六府畜毒不流則生本作皆有矣,非獨因榮衛壅塞而發者也。痈疽疮肿的所以发作,都是因为五脏六腑蓄积的毒邪没有泄出而产生,并不单纯是因为营卫之气壅塞而发生。其行也有處,其主也有歸;假令發於喉舌...[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人之病腳氣與氣腳之為異[1],何也?謂人之喜怒憂思,寒熱邪毒之氣,自內而注入於腳,則名氣腳也;風寒暑濕邪毒之氣,從外而入於腳膝,漸傳於內,則名腳氣也。然內外皆以邪奪正,故使人病形頗相類例。其於治療,亦有上下先後也,故分別其...[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人中百病,難療者莫過於水也。水者,腎之制也;腎者,人之本也。腎氣壯則水還於海[1],腎氣虛則水散於皮。又,三焦壅塞,榮衛閉格,血氣不從,虛實交變,水隨氣流,故為水病。有腫於頭目者,有腫於腰腳者,有腫於四肢者,有腫於雙目者。有因...[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諸淋與小便不利者[1],皆由五藏不通,六府不和,三焦痞澀,榮衛耗失,冒熱飲酒,過醉入房[2],竭散精神,勞傷氣血,或因女色興而敗精不出[3],或因迷寵不已而真髓多輸,或驚惶不次[4],或思慮未寧,或飢飽過時,或賓士才定,或隱忍大小便,或發洩...[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石之與金,有服餌得失者,蓋以其宜與不宜也。或草或木,或金或石,或單方得力,或群隊獲功,或金石毒發而致斃,或草木勢助而能全。矿石类药物和金属类药物,服食它们存在着有得有失的两种情况,这是因为有的人相宜和有的人不相宜的...[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金石草木,單服皆可以不死者,有驗無驗,在乎有志無志也。雖能久服[1],而有其藥熱壅塞而不散,或上或下,或痞或澀[2],各有其候,請速詳明。用其此法,免敗其志,皆於壽矣。謹論候並方,具在後篇。注: 【1】雖:瓚本此下有“志士”二字。...[继续阅读]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