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老对于急重证候,每以急则治其标取胜,如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高血压脑病”一例。患者肾炎已久,住院中途出现恶心呕吐、躁动不安,逐渐转入昏迷、四肢抽动、喉有痰声的危象。岳老察其苔黄,按其脉弦,认为肾病日久,肾亏不能...[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岳老对于急重证候,每以急则治其标取胜,如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高血压脑病”一例。患者肾炎已久,住院中途出现恶心呕吐、躁动不安,逐渐转入昏迷、四肢抽动、喉有痰声的危象。岳老察其苔黄,按其脉弦,认为肾病日久,肾亏不能...[继续阅读]
岳老对于各种杂病详审虚实,一丝不苟,善用古方,灵活增损。例如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中焦气虚大便燥结”一证,患者因胃气虚馁,湿满于中,针对其证候之虚实,取异病同治法获效;后以防己黄芪汤补虚复加附子通阳,祛邪扶正,中宫既健...[继续阅读]
刘老说,《本经》的成书早在秦汉时期,它是在《内经》学说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药性理论,全面总结了秦汉及以前的用药经验。仲景自序说“撰用《胎胪药录》”,而文献记载只有《桐君药录》。可能《胎胪》是指古代妇科、儿科之书...[继续阅读]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斤洗,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柴胡苦平。《本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结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可见是一味“舒气行滞”的解热药。有治疗胸胁苦满的效能,故...[继续阅读]
“心痹”之病名,始见于《内经》。考《素问·痹论》所载,主要是指风、寒、湿三气杂至,内舍于心而形成的痹证。但根据其“心痹者脉不通”这一病机概念,我认为不完全指风、寒、湿三气所引起的脉不通。观其“淫气忧思痹聚在心...[继续阅读]
甘温理中法的基本方药:党参四至六钱,白术二钱,炮姜、甘草各一钱五分,桂心(或桂枝)一钱,荜澄茄一至二钱,瓦楞子、谷麦芽各四钱,白芍、焦山楂各三钱,蒲公英、大枣各四钱至一两。...[继续阅读]
①上腹(胃脘)部有典型的节律性疼痛;②痛时喜暖喜按,得食痛减;③嗳气泛酸或吐清水;④食欲减退,精神疲乏;⑤多数患者面容憔悴,舌淡苔白或薄黄,脉象弦小或软弱;⑥部分患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从中医辨证来看,上述证候表现属于脾...[继续阅读]
例一:唐某,男,51岁。硖石百货商店。脘痛嗳气10余年,反复发作,屡服疏肝和胃、降逆化浊之剂少效。1962年曾经海宁、杭州等医院两次钡剂造影,诊断为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67年6月,患者旧病复发,来我院中医门诊。当时临床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