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又称“对药”、“对子”、“兄弟药”、“姊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其组成虽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故为复方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前人将两味中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药对,又称“对药”、“对子”、“兄弟药”、“姊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其组成虽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故为复方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前人将两味中药...[继续阅读]
从单味药应用到多味药组成方剂的过程中,药对随之形成,并不断充实和发展。其内容散见于历代文献,如《内经》即有半夏与秫米配伍治疗失眠,乌贼骨与茹配伍治血枯的记载,虽未称作“药对”,但已具有药对的雏型。张仲景《伤...[继续阅读]
药对由两味中药组成,因此,它与单味中药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形式看,两味中药相加即是药对,但其内容却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大多数中药,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效,适应证多,治疗范围广。例如:桂枝有发汗解肌,温经止痛,助阳...[继续阅读]
药对与方剂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均由单味药配伍组成,皆在一定的治则治法指导下应用。从组成方式来看,药对由两味中药组成;而方剂则可以由一味至多味中药组成。药对以“七情和合”为组合的理论基础,有自己特定的组成、作用与应...[继续阅读]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的治法,极其丰富。我们现在常说的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于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提出来的,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药对作为临床用...[继续阅读]
四气是指药物的属性,即中药的寒、凉、温、热。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根据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药对组成也必然要涉及所取两药的阴阳寒热属性。例如,附子—干姜、干姜—肉桂属阳;黄柏—石膏...[继续阅读]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气味,是药物作用的五行归类。其含义远远超过了原始味觉的本意,而用来说明中药的基本作用,并将其用五行归纳推演与人体五脏联系起来。一般认为,酸味多入肝,具有能收能涩的作用;苦多入心,具有能...[继续阅读]
中药的升降浮沉,代表药物作用的趋向。即药物有升提、降逆、上行发散,下行泄利等作用趋向的不同。其内容与药物的气味与质地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凡质地轻扬,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具有升浮的作用。凡质地重沉,味苦...[继续阅读]
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作用。也就是指明药物治病的作用范围。因此,药对组成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两味药的归经选择。可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同归一经的两味药物组成的药对,具有特定的选择性作用...[继续阅读]
药对的组成还要考虑组成药对间药物的毒性,可以利用药物间互相牵制的作用组成药对,从而达到减低其毒性、缓和其烈性、或以毒攻毒的目的,使药效更充分地发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半夏—生姜配对后,生姜可杀半夏之毒。总之,药...[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