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名方 > 列表
中医名方 共有 80 个词条内容

(二)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始载于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针对正气亏虚,脉络淤阻,筋脉肌肉失养之半身不遂证而设。由黄芪120g、当归尾6g、川芎3g、赤芍4.5g、桃仁3g、地龙3g组成。有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气虚血淤中风后半身不...[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三) 桃红四物汤

    本方为四物汤的加味方,最早见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朱丹溪喜用桃红四物汤补血、活血、祛风,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用之治疗月经不调。现用于治疗宫外孕的方剂,也是从桃红四物汤衍化而来。【临床新用】1.治疗...[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四) 桂枝茯苓丸

    本方见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针对妇人宿有癥病,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而设。由桂枝12g、茯苓15g、桃仁9g、牡丹皮9g、赤芍12g组成。有活血化淤,消癥止痛的作用。可治疗内、外、妇、皮肤、五官等科40多种疾病,被国内外医学家...[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五) 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来源于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乌鸡丸。到了清代,宫廷御医改进为乌鸡白凤丸。针对气血不足之妇科杂证及虚损劳疾等病而设。由乌鸡(去毛、爪、肠)、当归、白芍、鹿角胶、熟地黄、川芎、丹参、醋香附、人参、...[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六) 温经汤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为妇科常用方剂。原为治疗月经失调,漏下不止而设。由吴茱萸9g、当归9g、白芍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9g、牡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组成。具有温补冲任,养血行淤...[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七) 生化汤

    生化汤首见于《傅青主女科》。由当归24g、川芎9g、桃仁(去皮尖)6g、干姜(炮黑)2g、炙甘草2g组成。古代用法:黄酒、童便为引,现少用。本方有活血养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产后血虚受寒证。临床以恶露不行或行亦甚少,小腹冷痛...[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八) 活络效灵丹

    活络效灵丹是近代名医张扬纯的首创方。由当归15g、丹参15g、生乳香15g、生没药15g组成。有活血祛淤、通络止痛作用,主治气血凝滞之心腹痛。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临床新用】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笔者用...[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九) 黄土汤

    黄土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名方之一。由灶心黄土30g,生地、白术、制附子、阿胶、黄芩、甘草各9g组成。先将灶心黄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之出血证。症见大便下血或吐...[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一) 平胃散

    平胃散首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对湿困脾胃,阻滞气机,胃失和降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肢体倦怠、食欲不振等而设。由苍术9g、厚朴4.5g、陈皮6g、甘草3g、生姜2片、大枣2枚组成。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宽胸消胀之功...[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

(二)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对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而设。为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和解表里的代表方。由藿香9~15g,紫苏9g,白芷6g,大腹皮9g,茯苓12g,白术9g,半夏曲9g,陈皮6g,厚朴、桔梗、炙甘草各4.5g组成。有解表化湿...[继续阅读]

中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