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桂枝汤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首方,为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针对外感风寒、卫强营弱之表虚证而设。由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7枚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太阳中风证。后世医家对此方均有发展。除太阳中风......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二) 麻黄汤

    麻黄汤始载于《伤寒论》,系辛温解表之祖方。针对风寒伤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之表实无汗而喘所设。由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组成。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表......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三)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用来治寒饮咳喘的名方。针对外有寒邪、内有停饮所致咳嗽、哮喘等病证而设。由麻黄9g、白芍9g、细辛9g、五味子3g、桂枝9g、炙甘草9g、半夏9g组成。既能解散表寒,又能......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四) 银翘散

    银翘散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根据《黄帝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理论而创制的名方,始见于《温病条辨》。为温热之邪侵入人体,肺卫受邪而设。由金银花30g、连翘30g、桔梗18g、薄荷18g、竹......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五)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首见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麻黄12g、杏仁9g、石膏60g、甘草6g组成。本方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逐渐扩大应用范围,不局限于风寒化热者。凡属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一)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中医的经典方,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一书。由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半夏9g、生姜9g、大枣6枚组成。组方以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少阳相火内郁,胆热犯胃,胃失和降为依据。在《伤寒论》中,本......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二) 四逆散

    四逆散为和解名方,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柴胡6~9g、白芍4.5~9g、枳实9g、炙甘草3~4.5g组成。针对肝胃气滞,气机不畅,阳郁于里,不能通达于四末所致厥逆而设。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三) 逍遥散

    逍遥散源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四逆散发展而来,为肝郁血虚证而设。逍遥是消闲自在的意思。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各30g,炙甘草15g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主治肝......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四)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首见于《景岳全书》,为疏肝行气的代表方剂。由柴胡6g,陈皮6g,川芎、香附、炒枳壳、白芍各4.5g,炙甘草1.5g组成。有条达肝气,通调血脉,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肝郁血滞所致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等症。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常用......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

(五)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始载于《金匮要略》,为调和肝脾之名方。其病机是肝虚血滞,脾虚湿痰盛之肝脾不和所致。由当归9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5g、白术12g、茯苓12g组成。有补血调肝、健脾利湿之功用。原主治腹中诸疾痛及妊娠腹中拘急,绵......查看详细>>

标签:中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