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脏收缩功能 ①射血分数(EF),反映左室的泵血功能,射血分数降低常常表示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功能不良。正常射血分数≥50%。②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临床意义与射血分数相同。正常左室短轴缩短率应高于25%。③平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心脏收缩功能 ①射血分数(EF),反映左室的泵血功能,射血分数降低常常表示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功能不良。正常射血分数≥50%。②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临床意义与射血分数相同。正常左室短轴缩短率应高于25%。③平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继续阅读]
1.M型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采用换能器以固定的位置和方向对人体扫描,心脏各层次结构呈现为一条动态的活动曲线。在诊断过程中通过测量室壁运动的幅度、心室壁的厚度来反映心肌的运动状态。其有较好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能区分...[继续阅读]
1.主要形态改变 运动性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改变,可发生在左、右心室或 (和) 心房,但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有关,但通常运动员心脏肥大呈中等程度肥大。一般耐力项目运动员心脏为离...[继续阅读]
1.心率 随着年龄、性别、体能水平、训练水平和生理状况的不同心率有所不同。安静时,成年女子的心率较男子每分钟快3~5次。有良好训练或体能较好者心率较慢,尤其是优秀耐力运动员静息时心率常在50次/min以下。在肌肉活动时...[继续阅读]
运动训练诱导心脏适应性变化包括: 安静状态和次强度运动下,心率减慢,左室舒张末舒张容积增加; 长期的耐力训练可导致非病理性的心肌肥大,提高心室的功能,增加心脏抵抗缺血的能力。研究表明,合理耐力训练可增加糖酵解和氧化...[继续阅读]
运动性心脏重塑中发挥作用的心血管调节肽有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儿茶酚胺等。1. 心钠素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 是心房肌组织分泌和产生的一种循环激素,其基本结构为多个氨...[继续阅读]
1.心肌灌注 静息时侧支循环对严重狭窄的心外膜冠状动脉进行代偿,运动时,心输出量达最高,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在低心输出量时已达最大程度的扩张,因而不能进一步增加血流量以适应代谢增加的需要,结果就发生内膜下心肌缺血。冠...[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长期运动训练可产生心脏形态结构、收缩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而运动心脏的适应性改变是心力储备增强的功能结构基础。目前研究表明,完全停止训练后运动心脏的某些适应性改变消失,基本复原到正常水平。...[继续阅读]
1.外周效应 运动可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的密度、开放的数量和直径,相对增加运动肌肉血液、细胞液体交换的弥散面积和效率,提高骨骼肌对氧摄取能力,从而减轻心脏的做功负荷,促使肌肉发生适应性改变。运动训练后,肌细胞中线粒体...[继续阅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西欧、北欧国家等多国心脏病专家开始重视AMI患者的早期分级活动方案,并阐述这一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Wenger等首先提出住院AMI患者14步康复程序,1980年又修改为7步康复程序。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对AMI无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