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 列表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共有 43 个词条内容

左、右束支

    LBB起始段的细胞形态与HB相同,LBB末段及其终末纤维是Purkinje细胞,位于左心室心内膜下,肌纤维粗大、淡染,闰盘易见,核周围有空晕。RBB与普通心肌不能区别。图3-56RBBRBB从HB分叉部分出后进入室间隔,难以与普通心肌区分(Masson三色×10)图...[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支配

    心脏的正常节律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主要是通过CCS来实现。近20年来,生理学、药理学和形态学研究均已表明,支配心脏的神经除传统认识的肾上腺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之外,尚有肽能神经。肽能神经包括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窦房结

    P细胞常集成团、成束,平行排列,单个细胞及细胞团外均有一层完整的基膜包绕,P细胞胞膜内有肌膜下池。纵(斜)切面呈短梭形,横切面呈椭圆形。核位于中央,大而圆形或卵圆形及长形,可见核仁,染色质淡,异染色质常位于核周边和呈颗...[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房室结

    P细胞位于AVN内侧带、中心纤维体旁,散在或2~3个成群分布,核分叶状,其他所见与SAN的P细胞相同。T细胞纵切面上呈长条状,有分叉,肌丝排列,走行规则。肌节完整,Z线粗大。线粒体大,大小较一致,板状体清楚,线粒体极向趋于与肌丝平行...[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房室束

    分叉部束细胞横切面呈短带状,具深皱褶似手风琴风箱,体积比移行细胞大。胞核杆状,表面不规则,有核小凹形成,异染色质比P细胞、移行细胞均较多且散在核内。线粒体呈石榴子样与肌丝相间分布,极性清楚,其数量与P细胞、移行细胞...[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组织学变化

    20岁以前,CCS及其细胞体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SAN、HB及LBB从40岁开始,脂肪、纤维组织有一定规律性的增多。AVN则从30岁开始见脂肪浸润,60岁后纤维组织显著增生,但网状纤维则随年龄增长而变短减少。随着年龄增长,间质增多的CCS,其...[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超微结构的变化

    笔者观察到:电镜下CCS显示分子学的增龄性变化比组织学要早,28岁已见结细胞退行性病变及凋亡现象,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加重,纤维组织及脂肪从结、束外进入内。(1)实质细胞退行性变首先发生于SAN、AVN的外侧部及SAN尾部,表现为:线粒体...[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体积变异

    图6-1AVN体积变异AVN体积比通常小,呈块状(↑),右侧可见粗大AVN动脉(HE×13)病史:张某,女,23岁。颅脑创伤死亡。图6-2HB分叉部体积变异HB分叉部体积较小(HE×20)病史:胡某,男,43岁。交通意外死亡。图6-3HB分叉部体积变异HB分叉部体积增大,偏...[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外形变异

    病史:陈某,男,21岁。失血性休克死亡。图6-5SAN分叉SAN中间出现脂肪组织分隔,将SAN及其两个动脉分支分隔成两部(HE×10)病史:梁某,男,32岁。药物中毒死亡。图6-6HB分叉部形态变异HB分叉部呈梯形,并向室间隔顶右侧偏位(Masson三色×10)病史...[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

位置变异

    病史:牛某,男,34岁。交通意外死亡。图6-12骑跨型SAN按笔者的方法取材,沿右心耳嵴顶切块,因SAN位置左移,头部被留于嵴顶左侧,图中切缘为体部,图示切口从SAN头部横断(Masson三色×10)病史:谢某,男,59岁。交通意外死亡。图6-13SAN位于心外膜...[继续阅读]

心脏传导系统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