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是常驻于人体皮肤的嗜脂性酵母,临床上主要引起花斑糠疹(pityriasisversicolor)和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也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皮肤垢着病和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等密切相关(图2-4-1至图2-4-8),偶可引起甲感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马拉色菌是常驻于人体皮肤的嗜脂性酵母,临床上主要引起花斑糠疹(pityriasisversicolor)和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也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皮肤垢着病和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等密切相关(图2-4-1至图2-4-8),偶可引起甲感染...[继续阅读]
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阳性即可确诊。其他马拉色菌相关性疾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及皮损区马拉色菌的定植量来综合判断。真菌荧光染色、滤过紫外线灯、皮肤镜和组织病...[继续阅读]
炎症型、色沉型或色减型花斑糠疹的皮损均可选择,表面覆盖细薄鳞屑的部分,或滤过紫外线灯下呈黄色或黄绿色荧光(图2-4-9)的皮损阳性率更高,可用无菌取样刀刮取鳞屑,或用透明胶带粘贴于皮损撕下。马拉色菌毛囊炎应选择毛囊性红...[继续阅读]
花斑糠疹皮屑直接镜检可见成簇分布、厚壁、圆形或卵圆形的孢子,直径3~8μm,以及粗短、微弯曲呈腊肠形或S形的菌丝,直径2~4μm,长15~40μm(图2-4-10至图2-4-12)。马拉色菌毛囊炎角栓直接镜检可见成簇分布、厚壁、圆形或卵圆形的孢...[继续阅读]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可引起皮肤、黏膜浅表感染,也可累及内脏器官引起深部感染。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和皮肤,为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之一。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继续阅读]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正确的诊断应依据临床特点和真菌学检查综合判断。由于念珠菌是人体常驻菌,在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黏膜广泛存在,来自该部位的标本培养阳性或镜检只见到少量孢子时,不能诊断为念珠菌病。只有在直接...[继续阅读]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标本,例如皮肤念珠菌病取材领圈样脱屑的新鲜皮损;黏膜念珠菌病取白色膜样分泌物;而深部念珠菌病的标本若是稀薄液体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活检组织则需匀浆。深部念珠菌病详细的取材方法可参考第...[继续阅读]
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出芽孢子和分支、分隔的真菌丝,在菌丝单侧或双侧着生芽生孢子,单个或链状排列,形似藕节,即为假菌丝。真菌荧光染色法显微镜下真菌结构呈亮绿色或蓝色荧光染色,均较KOH法更为清晰,真菌丝的横隔...[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