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心电图 > 列表
临床心电图 共有 77 个词条内容

心脏的电传导系统

    (1)窦房结(sinoatrialnode,SAN);(2)结间束(internodalatrialconductiontracts)和Bachmann纤维;(3)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node,AVN)和希氏束(bundleofHis);(4)左、右束支(leftandrightbundlebranch);(5)浦肯野纤维(Purkinjefibers)。图1 心脏的电传导系统1.窦房结;2.Bachmann纤维...[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除极化和复极化

    与心肌细胞关系最为密切的三种离子:Na+、K+和Ca2+。心电图的信号是由Na+、K+、Ca2+等离子的跨细胞膜流动所形成的电流产生的(图4)。当心脏产生电激动时,心肌细胞内负外正的电压格局(静息状态)被打破,快速形成内正外负的去极化(除...[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不应期和易颤期

    心肌细胞去极化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能产生第二次去极化,这一时期即为绝对不应期。而其后有一时期内如遇强刺激可引起再次去极化,此期即为相对不应期(图6)。在绝对不应期的终末阶段和相对不应期的最初阶段,如给予10倍以上强度...[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自律性:窦房结内的起搏细胞自律性最高,而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细胞的自律性较弱。(2)兴奋性: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是指在受到刺激时能引发一次激动或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并向邻近细胞或组织扩散...[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电激动传导和心电图形成

    心脏的电激动起自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外膜下,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经前、中、后3条结间束传至房室结,结间传导时间为0.03s。激动在房室结内缓慢传导,需0.06~0.12s到达希氏束。后激动快速从希氏束传至左、右束支,仅需0.04s。激...[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电激动的起源异常、传导异常或传导和起源均有异常。激动起源异常包括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自律性异常可分为自律性降低和增强,触发活动也可分为早期后除极(EADs)和延迟后除极(DADs)两种类型。后...[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二、心电图的形成机制

    窦房结发出激动,向心房扩布,引起右、左心房肌除极,形成P波(图12、图13)。心房复极(Ta波)及房室结、房室束的激动传导,形成P-R段,始于心房除极而终于心室除极开始。心室的除极过程形成QRS波(图14、图15、图16)。心室开始缓慢复极形...[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P波

    图21 P波形成示意图(1)正常P波(图22)图22 V1和Ⅱ导联记录的正常心房除极化①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可有小切迹;②P波宽度<0.11s;③P波振幅<0.25mV(肢导联)/0.2mV(胸导联...[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P-R间期

    (1)正常P-R间期(图34):①时间为0.12~0.20s;②老年人及心动过缓时,P-R间期可延长至0.22s。(2)P-R间期异常(图34、图35)包括:图34 不同P-R间期的心电图变化图35 P-R间期延长(左)与P-R段压低(右)①P-R间期延长。见于:a.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见于心...[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

QRS波

    图37 QRS波形成示意图图38 心室除极与心电图、心向量的关系A.除极由4个额面向量组成;B.Ⅰ、Ⅲ导联的心电图描记;C.额面向量环。(1)正常QRS波(图39)图39 正常心脏的心室除极①时间为0.06~0.10s;②振幅:V1导联R波<1.0mV,V5、V6导联R波...[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