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心电图学及 > 列表
临床心电图学及 共有 551 个词条内容

(一) 双极侧面导联(ARRIGHI侧面三角)

    如图4-5,探察极A.左下颌近颏部;       B.左肩胛间区与第7胸椎棘突平行;       C.脐至耻骨连线中点之左3-4cm。双极侧面导联Ⅰs=A与B的电位差;      Ⅱs=A与C的电位差;      Ⅲs=B与C的电位差。双极侧...[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二) 单极侧导联——食管导联(E)及食管心房调搏

    乃用一食管导联线,顶端带一半球形的银或铜(或合金)制电极,自鼻孔或口腔插入食管以至胃部,末端与一单极胸导联电极连接。根据食管电极所在的位置不同,可分别描记图形。一般先送至60cm处做一次描记;以后按导联线上的刻度,每退...[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一) 额面上各肢导联间的关系

    1.Ⅰ=VL-VRⅡ=VF-VRⅢ=VF-VL2.Ⅱ=Ⅰ+Ⅲ3.VR+VL+VF=0(aVR+aVL+aVF=0)证(即右臂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此时中心电端的电位为VL与VF两处电位的平均值,因VR+VL+VF=0即VL+VF=-VR代入上式故图4-7额面上的六轴系统6.Ⅰ类似aVL;Ⅱ、Ⅲ类似aVF。7.额面上各肢导联间...[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二) 横面上各胸导联间的关系

    胸导联V1~V6虽均在横面上,但并非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V1、V2在第4肋间,V4~V6在第5肋间,且距离心脏的远近也不相同。一般认为V1与V5或V2与V6之间略呈90°的关系,也是不够准确的(图4-10)。V1、V2反映右心室外面的电压,V5、V6反映左心室外...[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三) 额面与横面导联间的关系

    肢导联与胸导联的关系为额面与横面间的关系,即互相垂直呈90°的关系。但V6、V5的向量略近于Ⅰ及aVL,因此Ⅰ、aVL类似V6、V5(图4-12)。图4-11校正的胸导联坐标轴位置图(仿HelmRA.AmHeartJ,1955,49:135及ZuckermannR.GrundrissundAtlasderEKG.3Aufl.Leipzig,1...[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四) 额面、横面及侧面导联间的关系

    用肢导联Ⅰ及aVF作横轴及纵轴可构成额面,亦可用V6及E50构成额面[图4-13(a)、(b)]。用胸导联V1及V5(或V2及V6)作前后轴及横轴可构成横面,亦可用V1或E25及Ⅰ构成横面[图4-13(C)]。用食管导联E25及E50作前后轴及纵轴可构成侧面,亦可用V1(V2)及...[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总结

    1.临床上常规采用的12个导联是:Ⅰ反映左、右臂的电位差;Ⅱ反映左腿及右臂的电位差;Ⅲ反映左腿及左臂的电位差;aVR反映心室腔内的电压改变;aVL反映心脏左外侧壁的电压改变;aVF反映心脏下壁的电压改变;V1、V2反映右心室外壁的电压...[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一、P波

    P波是激动在心房中传布后引起的心房兴奋波,为左、右心房除极的混合波。右心房激动约早于左心房0.03s,因此P波可为尖顶、圆顶、平顶,或有小的切凹(切凹的前后两峰距离不超过0.03s)。心房的复极波(Ta)较小,而且一部分埋没在QRS波内...[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二、P-R间期及P-R段

    P-R间期为房室传导的时间,即自P波的开始部至R波(或Q波)开始部的时间,即自心房开始激动,经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到达心室,至心室开始激动所经过的时间,一般为0.12~0.20s,平均为0.16s。在相同的条件下可有0.005s的差异。P-R间期变化...[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

(一) QRS波的形成与波型的命名

    心室的除极形成QRS波,激动在心室内传布的情形,是按照除极先后次序的不同而形成的。以横面上瞬间除极向量的次序为例,以示意图5-4说明QRS波的形成如下。激动自心房传至心室,首先是间隔左侧兴奋[图5-4(1)]。继之,兴奋波向间隔的右...[继续阅读]

临床心电图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