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现象(Wenehebachphenomenon),亦称“二度Ⅰ型房室阻滞”。1899年Wenckebach首次报道二度房室阻滞。1924年Mobitz将房室阻滞分为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前者又称文氏型房室阻滞。临床上典型的文氏现象并不少见,然而非典型文氏现象更为常...[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文氏现象(Wenehebachphenomenon),亦称“二度Ⅰ型房室阻滞”。1899年Wenckebach首次报道二度房室阻滞。1924年Mobitz将房室阻滞分为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前者又称文氏型房室阻滞。临床上典型的文氏现象并不少见,然而非典型文氏现象更为常...[继续阅读]
1886~1903年Wedensky在进行动物实验后发现并命名了韦金斯基效应(Wedenskyeffect)和韦金斯基易化作用(Wedenskyfacilitation),统称为韦金斯基现象(Wedenskyphenomenon)。Schamroth和Friedberg于1969年首次报道了韦金斯基现象的临床病例。韦金斯基现象是心...[继续阅读]
在静态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中可以发现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经常出现在长的心动周期之后,而期前收缩后形成的代偿间歇又有利于一个期前收缩的出现,周而复始形成期前收缩二联律。而且一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继续阅读]
蝉联现象(linkingphenomenon)亦称“依赖现象”,是临床心电信息学常见的一种心电现象。一、概念1947年Gouaux和Ashman首次提出房颤心律中出现的连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可以是室内差异传导,而不是室性心动过速,并认为这种连续性差异传导可...[继续阅读]
裂隙现象又称空隙现象(gapphenomenon)、伪超常传导现象,是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出现的一种心电信息现象。裂隙现象是因传导系统中不同层面的传导及(或)应激性不同而发生的,即距离激动点相对近端组织(或区域)的有效不应期短于远端组...[继续阅读]
钩拢现象(acchrochagephenomenon)是指频率完全相等或接近相等的双重心律相互形成的干扰性和阻滞性脱节,双重心律的心搏几乎同时或完全同时出现的现象,是一种特殊心电干扰现象,动态心电图中并不少见。钩拢现象连续发生时可引起等频...[继续阅读]
心电轴又称平均心电轴,它包括P、QRS、T三种电轴,通常所称心电轴指QRS电轴。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和综合向量在额面的投影。目前测定QRS电轴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为:如有一肢体导联上R/S=1,即该导联...[继续阅读]
Ashman现象(Ashman’sphenomenon)是指各种室上性心律(心房颤动、严重窦性心律不齐或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前周期突然延时,使一个适时激动的传导产生延迟或阻断的现象。传导组织的不应期大小与它前面一个周期长度的大小无关。前周...[继续阅读]
一、电张调整性T波1.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定义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electrotonicmodulatedTwavechange)系指在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右室起搏、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中,随着上述心室异常除极的消除,在恢复正常节律时出现明显的T波变化。这...[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