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心律失常学 > 列表
临床心律失常学 共有 139 个词条内容

第十一节 钟氏(Chung)现象

    钟氏现象(Chungphenomenon)又称P波手风琴现象、非时相性房性差异性传导,1972年由Chung首先提出而得名。这是一种与异位期前收缩或房性并行心律相关的一种心电信息,约占12万份心电图中的0.1%,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比此要高,但至今尚未有发...[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一节 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由部分心肌提前复极,造成复极不均匀而形成的ST段自J点处上斜型抬高,ST-T改变,运动可使ST段回降到基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电信息综合征。一般认为属于良性先天性心脏传导或心电信息变...[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二节 遗传性早期复极综合征

    一、同义名遗传性早期复极综合征(hereditary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HERS),又称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先天性早期复极综合征。二、溯源与发展1936年Shiplay等首先报道,后有Meyer和Golmdman将其命名为早期综合征(earlyreporizationsyn-drome,ERS),20世...[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三节 Tv1〉Tv5·Tv6综合征

    一、同义名Tv1>Tv5综合征、Tv1>Tv6综合征、Tv1·Tv2>Tv5·Tv6综合征。二、溯源与发展1955年首由Rritz等报告,T波在左胸导联呈平坦或轻度倒置形,而在右胸导联直立,可能是左心室缺血的最早征象。随后,如1965年Castle等及法国、苏联、美...[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四节 T〉T综合征

    一、同义名TⅠ<TⅢ综合征。二、发病机制额面导联的QRS-T夹角在正常人不超过30°,也就是说,在正常人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Ⅰ导联T波比较恒定,多呈直立。Ⅲ导联的T波变化较大,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不...[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五节 SSS综合征

    一、同义名SⅠSⅡSⅢ综合征(SⅠSⅡSⅢsyndrome)又称S1S2S3综合征、3S综合征、假性电轴左偏、左前分支阻滞变异型。二、溯源与发展SⅠSⅡSⅢ综合征是指QRS终末向量指向右上,额面电轴为-90°~-150°,在三个标准导联都出现明显S波的一组心...[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六节 户山-铃木综合征

    一、同义名户山-铃木综合征(Toyama-Suzukisyndrome),TS综合征,室间隔肥厚。二、溯源与发展户山-铃木综合征是由日本学者户山(Toyama)和铃木(Suzuki)二人1967年首先描述的,与不典型冠心病和心肌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有密切关系的一组心电...[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七节 两点半综合征

    一、同义名两点半综合征(half-past-twosyndrome)又称钟表两点半综合征、两点半钟综合征。二、溯源与发展1968年首先由Schamrooth把额面QRS与T波电轴夹角明显增大,QRS电轴指向+90°(比喻为时钟的长针),T轴指向-30°(比喻为时钟的短针),其形态犹...[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八节 孤立性T波倒置综合征

    一、同义名孤立性T波倒置综合征(isolateddivertedTwavesyndrome)又称心尖现象、孤立性负T综合征。二、溯源与发展该征由Bartter在1963年首先描述,多见于正常瘦长型青年人,仅见V4导联T波倒置而无任何临床症状,为T波的正常变异性变化。三、...[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

第九节 Kearns-Sayre综合征

    一、同义名Kearns-Sayre综合征(Kearns-Sayresyndrome)又称Kearns综合征、Barnard-Scholz综合征、眼肌麻痹伴房室阻滞、眼外肌麻痹-色素性视网膜炎-心脏阻滞综合征、眼肌麻痹-视网膜变性综合征。二、溯源与发展1986年首由Bristowe描述,1958年Kearn...[继续阅读]

临床心律失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