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房扑动与颤动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1)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扑动波)。(2)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为250~350次/min。(3)大多不能全部下传,而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4)如果房室传导比例不...[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心房扑动与颤动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1)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扑动波)。(2)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为250~350次/min。(3)大多不能全部下传,而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4)如果房室传导比例不...[继续阅读]
普通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Ⅰ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Ⅲ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相鉴别,只有Ⅱ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心室漏搏(P-QRST均脱漏)才能诊断。1.Ⅱ度Ⅱ型窦房阻滞:亦称(MorbizⅡ型)(1)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突...[继续阅读]
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为此需正确测量PR间期。在成人若PR>0.2s或对前后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出现与心率相同时的PR间期延长超过0.04s,亦可诊断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随年龄、心率而有明显变化。故诊断...[继续阅读]
1.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如下:(1)QRS波群时限>0.12s。(2)QRS波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Ⅰ、Ⅱ、aVL、aVF、V4-V6等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最有...[继续阅读]
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由干扰所致心电图的许多变化特征(如传导延缓、中断、呈束支阻滞样图形改变...[继续阅读]
预激综合征又称WPW综合征,是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通道之外,激动通过旁路附加传导束提前到达,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在心电图上于QRS波之前形成预激波“△”(delta)波,从而使PR间期相应缩短,但Pj时间正常,QRS波增宽,多数具有继...[继续阅读]
当上位节律点发生病损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如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如早搏后的代偿间歇等),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继续阅读]
1.高血钾(1)轻度高血钾升高至6~7mmol/L(正常血钾3.5~5.0mmol/L)时,引起T波增高,基底部变窄,呈帐篷状,QT间期无改变,见图2-14-1。(2)血钾继续升高>8mmol/L,引起QRS时间增宽,P波逐渐变平而消失。血钾>10mmol/L,QRS波继续增宽,起始向量与终末...[继续阅读]
AB图3-1-1图3-1-2图3-1-3图3-1-4图3-1-5图3-1-1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波时间0.12s,PⅠ、Ⅱ、Ⅲ、aVL、aVF、V3-V6导联呈双峰型,峰距>0.04s,PtfV1=-0.12mm·s,PR间期0.20s,QT间期0.36s,心电轴+260°,QRS波群时间0.09s;QRS波群形态:Ⅰ呈QS型,aVR导联呈qR型,R/q>...[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