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1、V2导联出现Q波或呈QS型V1导联出现Q或QS波时,有相当数量病人并非陈旧性前间壁梗死,应注意除外以下各种情况:电极放置部位不准确,心脏转位,左心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高度肺气肿,右心室肥厚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合并心脏转...[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V1、V2导联出现Q波或呈QS型V1导联出现Q或QS波时,有相当数量病人并非陈旧性前间壁梗死,应注意除外以下各种情况:电极放置部位不准确,心脏转位,左心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高度肺气肿,右心室肥厚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合并心脏转...[继续阅读]
(1)右室心肌梗死应加做右侧胸壁导联V3R-V6R,可呈现梗死特征性改变。(2)非透壁性心肌梗死,若梗死仅发生于心内膜下,则急性期可仅出现ST平直压低,而不出现异常Q波,但ST恢复后仍存在T波由倒置逐渐加深及变浅至恢复的演变过程。可不...[继续阅读]
1.右室肥大①RV1>0.7mV,RV1+SV5>1.2mV,RaVR>0.5mV,R/SV1>1。②电轴右偏超过+110°。③继发性ST-T改变,见图4-4-1。2.右束支传导阻滞①各导联的QRS波均增宽,QRS时间>0.12s。②导联V1出现rsR′型,aVR出现迟晚的R波,Ⅰ、aVL、V5-V6出现宽S波。③...[继续阅读]
(一)ST段抬高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ST段抬高,具有以下特点:①ST段抬高变化迅速,一日之间,ST段抬高就可能有显著的变化,发病后数日,ST段即可能回至等电位线。②ST段紧接着在R波的降支后面抬高,典型者呈凸面向上(弓背...[继续阅读]
正常情况下,窦性心律并不是绝对匀齐的,P-P间隔之间可有一定的互差,但不应超过0.16s。P-P间隔不整可见于以下情况:(一)窦性心律不齐P波呈直立型,P-P间隔互差>0.16s,又可分为呼吸性、非呼吸性与心室时相性三类: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继续阅读]
大多数的心搏PR间期是固定的,仅有个别心搏PR间期过长或过短。如偶发性交界性早搏,间插性室性早搏之后窦性心搏的PR间期延长等。1.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的QRS波群之前可出现逆行P波,PR间期<0.12s,与基本心律的PR间期明显不等,见...[继续阅读]
当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时,PR间期长短不一,P波可出现于心室周期的任何部位,此种情况称为完全性房室脱节。对于此种心电图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测量P-P间隔,确定房率及其节律,然后测定RR间隔,确定室率及其节律。②比较房率与...[继续阅读]
1.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图4-9-1图4-9-1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94次/min,PR间期0.16s,QRS波群有两种形态,一种呈qR型,时间0.08s,另一种呈qRs型,时间为0.13s,S波增宽有切迹,QT间期0.36s,无ST改变。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继续阅读]
QRS波群形态、时间不固定的鉴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异常的QRS波群的出现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如不同方向与振幅的QRS波群交替出现,QRS波群由不完全性束支阻滞的图形逐渐演变成完全性束支阻滞的图形等。注意室早的QRS形态为两种固定...[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