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研究方法及其相关概念

    (一)测试材料一般使用合成材料制成的骨模型(即合成骨),也可使用质地较硬的木材,如柚木等。其实,最早使用的测试材料是尸体骨,但学者们很快便发现它有以下不足:(1)标本不易获得且保存手续较复杂。(2)尸体骨有较大的解剖变异性......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一、平面框架固定器

    (一)使用螺纹针使用螺纹针可增加针在骨皮质中的把持强度,故能全面提高复位固定的刚度,其中扭转刚度的提高最为显著,而前后弯曲刚度的提高幅度最小。(二)增加固定针数目我们通过体外新鲜胫骨骨折-框架固定器模型,进行体外生......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二、环式框架固定器

    环式框架固定器一般有半环槽式和全环式框架固定器。(一)减小弓环直径减小弓环直径能提高框架固定器刚度,特别是轴向刚度。在Casser等的测试中,当弓环直径由16cm减小到6.25cm时,轴向刚度能提高250%,其他刚度的提高幅度较小,平均2......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三、两者之间的比较

    1952年.Ilizarov设计了一种框架固定器,并于1954年阐述了它的构造、使用方法和适应证,这就是后来广泛使用的Ilizarov框架固定器。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这种环形框架固定器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与传统的单边框架固定器相仿而其轴向......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一、实验分析方法

    固定针-骨界面有两种形式的应力(图12-11):一种是当在已接触的骨断端或在完整胫骨上施加压力时产生的静态应力;另一种是骨断端未接触存在间隙或在不稳定性骨折时随肢体的运动或负重而产生的周期性动态应力。Pettine等(1993年)在动......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二、理论分析方法

    有限元分析(finitemethod)是工程力学领域中用于结构应力分析的一项计算机技术,它最早出现于1957年,并于1972年被引入骨科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Chao等又将其应用于框架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研究,但由于当时只能对骨-框架固定器系统进行......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一、两种类型的骨折愈合方式

    骨折发生以后,都有其自身修复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为地采用各种方法、器械使骨折端复位、固定后,就决定了骨折端所处的力学环境,而这个力学环境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方式。早在1963年S......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二、框架固定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利用加压作用,促进骨折愈合,是框架固定器最重要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加压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的论述,首先是德国解剖学家Woff(1892年)提出。Roux(1895年)认为:“纯压力和纯张力能驱动成纤维细胞向成骨方向发展,剪应力只产......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三、骨折愈合的非侵入性力学评定

    生物力学测试表明,不同组织在轴向拉伸负荷下具有不同的形变率,肉芽组织能发生100%的形变,纤维软骨为10%,而骨组织仅为2%,因此,在框架固定器固定期间,可以利用框架固定器本身对骨折部位愈合组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非侵入性评定......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

一、黄氏导针器

    (一)结构简介股骨颈穿针和倾斜穿针时用的导针器外形见图13-1。导针管的下端两侧各伸出一转动轴与两量角板的中心配合。每块量角板均用四只螺钉安装在支座上。支座一端装有定位针管;另一端设有托,用螺丝调节其高度。支座中部......查看详细>>

标签:骨科框架固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