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是多数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位置、性质和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眼眶手术较复杂,原因在于眼眶空间狭小,重要结构居多,各种占位病变都有可能与这些正常结构粘连,故术中的剥离、切除易造成各种并发...[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手术治疗是多数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位置、性质和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眼眶手术较复杂,原因在于眼眶空间狭小,重要结构居多,各种占位病变都有可能与这些正常结构粘连,故术中的剥离、切除易造成各种并发...[继续阅读]
超声是一种简便易行,对患者无损害、无痛苦的检查方法。1.A超A超是使用最早的检查方法,它是以波峰的高度来判断疾病的一种仪器。但由于是一维图像,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故解释较困难,常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随着B超在临床的广...[继续阅读]
超声虽然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其优越性早已为临床医生所接受,但每一种检查方法总有其不足之处,超声也不例外。(一)眶内低回声性实体性肿瘤和囊性肿瘤的鉴别眶内有些实体性肿瘤,其组织成分单一,排列整齐,间隔较少,声学界面也...[继续阅读]
CDI在眼科应用已有数年,其应用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眼眶病的诊断不像眼内病那样具体和实用,但对眶内肿瘤的鉴别有参考价值。1.眶内肿瘤眶内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彩色血流显示率各不相同。恶性肿瘤、炎性假瘤、神经...[继续阅读]
常规眼眶CT检查应包括轴位和冠状位,层面厚度为5mm。如遇一些少见病变,则应采取较薄层的厚度,1.5~3mm。例如,视神经和眼外肌的病变,用薄层断层较少受体积平均的影响,而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另外,还可用于了解视神经管的解剖及病理...[继续阅读]
轴位扫描可对眼眶解剖和病变做较全面的了解,如内、外直肌,视神经和球后脂肪等,但对眶顶、眶底的扁平形病变(如炎性假瘤、骨膜下血肿)和骨性病变(眶底爆裂性骨折、眶顶骨折、眶底骨破坏),由于体积平均而显示不佳(图3-3A、3-3...[继续阅读]
眼眶内病变是否需要增强扫描要视情况而定。因为球后脂肪CT值为-100H,而绝大多数眼眶占位病变的非强化CT值在+20H以上,如球后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视神经肿瘤、炎性假瘤等,球后脂肪和眶内占位病变已有+120H的CT密度值的...[继续阅读]
CT的窗宽和窗平对观察眶内正常结构或病变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窗宽在+300~+500H、窗平+30H,有利于阅片。窗宽愈窄,反差愈大,而分辨力愈低;窗宽愈宽,反差愈小,则分辨力愈高。临床上,许多边缘较清楚而光滑的良性肿瘤,窗宽较窄...[继续阅读]
在眼眶CT诊断中,有些与治疗有关的征象,如眼外肌肥厚、视神经增粗、眼上静脉增粗等,这只是一种CT征象,而非某一种疾病所特有。(一)眼外肌肥厚正常眼外肌肥厚在CT片上难以精确测量,一般厚度为4mm。判断眼外肌是否肥厚,主要靠丰富...[继续阅读]
(一)定位和定性诊断CT对肿瘤位置的准确判断,决定了眼眶手术入路的选择。CT是平面二维图像,应将连续的多层面图像结合起来,使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在手术医生的头脑中构成一个非常清晰的立体图像,这才能选择...[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