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胃肠道CT诊断学 > 列表
胃肠道CT诊断学 共有 106 个词条内容

2.7.2 硬皮病

    硬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成纤维细胞过多地制造和分泌胶原纤维所致。食管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粘膜变薄和粘膜下纤维组织的增生,肌层萎缩。消化道的症状常为吞咽困难、返流和吸收不良。CT扫描可显示肺部的改变及食管的增粗...[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2.7.3 食管破裂

    食管破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能迅速引起暴发性纵隔炎及败血症。其病因可为特发性、肿瘤、医源性及外伤性破裂等。特发性者70%见于剧烈呕吐后,也可见于分娩、排便或痉挛发作时。肿瘤引起者多为食管癌或肺癌侵及食管。医源...[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2.7.4 食管瘘

    成人的食管瘘多是继发性的改变,常见于肿瘤、创伤所致的感染、食管手术后和放疗、化疗。CT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瘘道,还可评价继发的纵隔、肺、心包、膈下的受累等,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决定是否需要手...[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2.7.5 食管异物

    食管有三个生理狭窄,即食管入口、气管分叉水平和食管下端。食管异物多停留在食管的生理狭窄处。临床上可有咽部异物感、胸骨后不适、进食疼痛等表现,继发感染可造成穿孔。X线平片由于密度分辨率低、与邻近组织重叠等原因...[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2.7.6 迷走锁骨下动脉

    正常情况下,右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一分支——头臂干。异位右锁骨下动脉,又称迷走锁骨下动脉,是一种发育变异,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成为第四分支。自主动脉分出后,向右上方走行,逐渐过渡到正常部位。迷走锁骨下动...[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3.1 检查法

    空腹,检查前5~10分钟常规肌肉注射654-220mg,口服产气剂3~6g。如采用阳性造影剂或水,液体量为500~600ml,并尽量避免咽下空气。常规取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由左膈顶至胃下极。对于以气体作为胃腔内对比剂者,很容易判定胃的范围,对...[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3.2.1 大体形态与断层解剖

    X线解剖通常将胃分为:胃底部、胃体部、胃角部、胃窦部和幽门部五个部分,在解剖上还有贲门、幽门、大弯、小弯、角切迹、前壁、后壁等结构。根据X线胃立位充盈像的形态,将胃分为钩型、牛角型、无力型、瀑布型等四种胃型。与...[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3.2.2 血供

    在螺旋CT薄层(5mm)不间断容积扫描和窄间距重建(2~3mm),利用工作站对重建后的横断面图像进行连续电影回放,可较好地显示胃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对于腹腔内脂肪较多的被检者,即使在非增强的条件下,采用上述方法也可较好地显示血...[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3.2.3 淋巴

    1.胃周淋巴结的解剖学基础胃壁内淋巴系统起始于粘膜表面腺体间的结缔组织内,向下经粘膜层,进入粘膜下层,垂直穿过肌层达浆膜下层。淋巴管在上述四层中形成淋巴管网,即粘膜内、粘膜下、肌间、浆膜下淋巴管网,其中粘膜下与浆...[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

3.3.1 基本CT征象

    1.胃壁增厚癌肿沿胃壁浸润造成胃壁增厚,主要是癌肿沿胃壁深层浸润所致。增厚的胃壁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根据癌肿浸润深度的不同,浆膜面可光滑或不光滑,但粘膜面显示不同程度的凹凸不平是胃癌的特点之一(图3-30,图3-31)。平扫时...[继续阅读]

胃肠道CT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