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肿瘤科临床药物 > 列表
肿瘤科临床药物 共有 79 个词条内容

第三节 鬼臼毒素类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

    本类药物是从小蘖科植物鬼臼(PodophyllumversipelleHance)、美洲鬼臼(P.peltatum)、西藏鬼臼(P.emodiiWall),又名足叶草,以及山荷叶属植物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sinensis)中提取的木脂体(Lignanoid,木聚糖)及其半合成的衍生物。替尼泊苷为表鬼臼毒的半...[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第四节 紫杉醇类

    紫杉类药物(Taxanes)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抗肿瘤药,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试用中观察到的显著抗肿瘤活性,使之成为近十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的新型抗癌药之一。紫杉类药物是由短叶紫杉(Taxusbrevis)的树干、树皮或针叶中...[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第五节 三尖杉酯碱类

    三尖杉酯碱类为从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或其同属植物中得到的生物碱。三尖杉科三尖杉属植物共9种,其中8种产于我国。此属植物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即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及脱氧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已经美...[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第六节 斑蝥素类

    斑蝥素类抗肿瘤药物主要有斑蝥素、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素和羟基斑蝥胺。斑蝥素系自鞘翅目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提取而得,人工合成比较困难。去甲斑蝥素为国内创制的合成抗肿瘤新药。【作用机制】...[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第七节 其他植物类抗肿瘤药

    【作用机制】1.靛玉红 是我国学者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国成药当归芦荟丸的有效成分青黛中筛选分离出来,亦能以大青叶为原料、经半合成、合成精制而获得的吲哚类抗肿瘤药物。靛玉红具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一、第一代铂类化合物

    本类化合物以顺铂为代表,高效广谱,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效应,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线化疗药物之一。主要作用靶点为DNA,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轻,但有强致吐性及肾毒性,使用时需水化。【作用机制】 顺铂分子...[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二、第二代铂类化合物

    本类药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如卡铂,其抗癌谱与顺铂相似。肾毒性远低于顺铂,胃肠道反应也轻,不需水化,但骨髓抑制作用较顺铂强,适用于临床有慢性肾衰指标及不能耐受大量水化的病例。【作用机制】 具体作用机制与顺...[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三、第三代铂类化合物

    为降低第一代及第二代铂类化合物的毒性、改善其抗肿瘤活性,继顺铂、卡铂之后又合成了第三代铂类化合物,如洛铂、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无顺铂的肾脏毒性,也无卡铂的骨髓毒性,有报道,洛铂与卡铂间存在有限的交叉耐药性。【作用...[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第二节 其他金属类抗肿瘤药

    本类药主要介绍三氧化二砷。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药物、制剂、规格用  途剂量用法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纳维雅、亚砷酐、亚砷酸、亚砷酸酐、Ar...[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本类药主要用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治疗。各种乳腺癌有1/3~1/2的继续生长都依赖于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因此,通过抑制雌激素的生物合成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本类药主要包括来曲唑、福美坦、阿那曲唑、氨鲁米特。其...[继续阅读]

肿瘤科临床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