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识仁和定性是程颢的心学的两大原则,他也提到“良知”,但没有充分发挥。陆九渊的心学没有强调良知问题。到了明代中期,王守仁(阳明)继承了这两大原则,又把“良知”提到主导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良知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识仁和定性是程颢的心学的两大原则,他也提到“良知”,但没有充分发挥。陆九渊的心学没有强调良知问题。到了明代中期,王守仁(阳明)继承了这两大原则,又把“良知”提到主导地...[继续阅读]
通常说到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倾向时,往往以究竟采取决定论观念还是坚持意志自由论作为一个标准来作判断,引证这方面的言论事例加以说明。其实用这种尺度对待中国古人的思想并不适合,在人生观和道德实践这个...[继续阅读]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即王船山,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一位了不起的集大成者,和同期的欧洲思想家相比,非但毫不逊色,而且更加有成就。但是很可惜,他抗清失败后长年隐居不出,因而他的卷帙浩繁的著作,200多年后才刊行面世,以致他的睿...[继续阅读]
中国人比较乐观,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很好的境遇。关于快乐的心理学分析说明,一个人是否感到快乐,更多是出于主观的、遗传的原因,和他在现实中的客观境遇并没有直接与量变成正比的关系。譬如拥有较多的财富...[继续阅读]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差别很大,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这是中国审美观念的独特性所致。进一步说,也就是中国人对心与物的关系具有独特的理解。中国人认为,天地之大美即在于生命的流行变化,创造不息。人要想把握...[继续阅读]
在中国古代,人性问题是与人生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人生理想等问题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是古代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关于人性,古代有着多种不同的学说,其主要内容集中于“性是什么”和“性怎么样”两个问题上,特点是以善恶...[继续阅读]
中国关于个性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中有一篇《皋陶谟》、就专门讨论了个性问题。尽管此篇作品的产生年代可能不像书中所讲的是大禹时代,而大约是战国秦汉时代,但是,能在当时提出关于个性的系...[继续阅读]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情感总是和理智相对的一个概念。要讨论情感就须同时解决情感和理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人的情感观念,和西方哲人的思路明显不同。西方传统上是把理智和情感截然对立起来的,因此解决的办法就无外乎三种:理...[继续阅读]